目录 3
■教师素质篇 3
论中学语文教师 3
怎样做一个中学语文教师 34
语文教学的生命力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己 63
奉献,教师的天职 78
育人与做人 86
爱国主义铸师魂 90
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 94
信念·感情·功底 98
教师节随感 110
抚今思昔,不忘育人 112
可贵的是红烛精神 114
神圣的召唤 117
难在自我塑造 119
昭苏万物春风里 123
树立信念 131
为人师表 135
不懈地追求 142
“给”永远比“拿”愉快 146
感情的锤炼 152
教学要讲究艺术 158
教书要为育人服务 160
既教文,又教人 163
教师语言内在素质浅探 166
目中有语法,胸中有中学师生——对建立新的语法体系的要求 173
教师语言要有吸引力 179
愿你的语言“粘”住学生——浅谈教学语言 182
自强不息,女教师们!——复石惠芸老师 187
在教学实践中提高青年教师素质 196
老教师指导下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国教师师徒帮带事例 200
中、英、美师带徒职初培训模式比较研究 213
嘤鸣求友 同声相求——记香港之行 223
澳门语文教学琐记 230
追求卓越,让青春在教坛上闪闪发光 235
做知识的富有者 239
做到日有长进 242
我常常这样勉励自己 244
宣传尊师一定要实事求是 245
锐意改革,开拓前进 248
改革天地十分广阔 254
在浪潮中搏击 257
真难忘却 260
灿烂阳光下的一次倾心交谈 262
新世纪寄语 272
老师,我永远记着您 277
冲出暴风雨 283
我时时记着 287
谆谆教导永不忘 289
安息吧,生活的强者 293
随笔三则 295
情思横溢,繁而有序——《依依惜别的深情》简析 300
寓艺术魅力于事物说明之中——浅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晋祠》 307
读郑振铎的《海燕》 313
备课笔记——读《香山红叶》 320
散文阅读举隅 327
竹思 327
追思李可染 333
吾父之爱 336
我精彩的糟糕诗作 339
风景区 342
历史 344
山水如画 348
一棵老树 353
鸟 358
我藏书的小楼 361
■教师进修篇 369
《学海探珠》 369
锲而不舍,入宝山不会空手回——代序 370
小引 374
“不学无术” 375
从“不求甚解”想起的 377
“想当然耳” 379
过犹不及 382
偷书与抄书 385
谈一般化 387
蹈袭与暗合 390
委曲与意尽 393
“坐不读书” 396
以旧为新 398
交白卷与《法家诗选》 400
不懂装懂 402
答非所问 405
“小说家言” 407
也谈王熙凤 410
燕北闲人谈《红楼梦》 412
《儒林外史·幽榜》 415
引人入胜 417
强中更有强中手 420
沾光 423
讲诗一得 426
说理短诗 428
太真遗事和昭君诗 430
“算博士” 432
诗文中的“东南西北” 435
诗中的色彩 438
月诗 441
知人论世 444
鄙吝不萌 446
生死之间 449
素食 452
拜袁揖赵哭蒋图 455
才思敏捷和急中生智 458
学文之初 460
早慧 463
物与人、规矩与巧 465
识字 468
识字与文字狱 471
以猿猴调侃人 474
文学中的狐 477
读画 480
评画的启示 483
“回到自然” 486
艺术家的厄运及联想 489
克拉克谈西洋歌剧想起的 492
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 495
谈考试选拔人才 498
闲话皇帝 501
太极图 505
“如坐针毡”与“如坐春风” 508
“铁中铮铮” 511
夜读散记 511
“阳春白雪” 512
“留得一钱看” 512
“仇寇” 513
“貂尾”、“方山” 513
“老者安之” 515
“参差十万人家” 516
关于《岳阳楼记》 518
李广与程不识 520
浅显说理小试 522
深沉的诗 524
爱查、爱读、爱翻 532
字典的“魔力” 535
从记忆深处升起 538
我与《千家诗》 541
忆昔童年乐事多(代跋) 544
看不够学术气象,听不尽思想潮声——《于漪文集》编后记 陈军 547
总目 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