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篇 粉末原料的性能及制备方法 3
1 金属的基本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3
1.1 金属钨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3
1.2 金属钼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6
1.3 金属钽和铌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9
1.4 金属钛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11
1.5 金属锆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13
1.6 金属铜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15
1.7 金属铁、镍、钴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16
1.8 金属铬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19
2 金属氧化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20
2.1 高纯耐火氧化物的性质 20
2.2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常用耐火氧化物的性能 32
3 难熔化合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39
3.1 碳化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39
3.2 硼化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47
3.3 硅化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54
3.4 氮化物的性能及其粉末的制备 58
3.5 难熔硫化物 61
4 纳米粉末的性能与制备 62
4.1 纳米粉末的性能 62
4.2 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 67
4.3 典型纳米陶瓷粉末的制备 80
4.4 典型纳米金属粉末的制备 85
4.5 纳米复合粉末的制备 88
参考文献 91
第二篇 陶瓷-金属复合原理及材料的制取工艺 95
5 陶瓷-金属复合原理 95
5.1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组成的选择原则 95
5.2 相间热力学共容性 99
5.3 相间热力学共存性 104
5.4 非金属元素在黏结金属中的溶解 107
5.5 固态物质的表面能 109
5.6 表面张力和液相对固相的润湿 113
5.7 相界面的结合强度 116
5.8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 118
6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粉末料的成形技术 121
6.1 钢模内的压制成形 121
6.2 粉浆浇注成形 123
6.3 热压铸成形 125
6.4 挤压成形 127
6.5 等静压成形 129
7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烧结技术 132
7.1 烧结热力学 132
7.2 烧结动力学 133
7.3 烧结活化能 136
8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热压技术 138
8.1 热压过程的基本规律 138
8.2 热压的微观机理 139
8.3 烧结速率-压力曲线分析 141
8.4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热压 143
8.5 热压设备和装置 145
9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热等静压技术 149
9.1 热等静压过程的基本规律 149
9.2 气体静压力下的润湿 151
9.3 热等静压设备 152
10.1 共晶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可能成分 155
10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定向结晶技术 155
10.2 结晶的规律性 157
11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 161
11.1 简介 161
11.2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形成过程与发展现状 162
11.3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基本特征与理论 163
11.4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应用 167
11.5 自蔓延高温合成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172
12 陶瓷的金属化与封接 174
12.1 陶瓷表面金属化——被银法 174
12.2 烧结金属粉末法 176
12.3 活性金属法 184
12.4 氧化物焊料封接方法 187
12.5 非氧化物系陶瓷的封接 190
参考文献 202
第三篇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06
13 氧化物-金属复合材料 206
13.1 氧化铝-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206
13.2 锆、铬、钇、钍的氧化物-金属间的相互作用 211
13.3 氧化物-金属间的润湿 212
13.4 氧化物-金属键的形成 216
13.5 氧化物-金属均匀粉末混合物的制备 220
13.6 氧化物-金属粉末混合物毛坯的压制成形 221
13.7 氧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烧结 224
13.8 氧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性能 227
13.9 氧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 231
14 碳化物金属复合材料 234
14.1 相的相互作用及液态金属对碳化物的润湿 235
14.2 相间结合 240
14.3 碳化钨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241
14.4 碳化钛和碳化铬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244
14.5 碳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 245
15 氮化物-金属复合材料 247
15.1 相平衡 247
15.2 固相的相互作用 250
15.3 液相的相互作用 251
15.4 相界面的连接 257
15.5 氮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取 258
15.6 氮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 264
16 硼化物-金属复合材料 268
16.1 硼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268
16.2 硼化物与金属的固相反应 269
16.3 相间的相互作用和液态金属对硼化物的润湿 271
16.4 硼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 277
17 碳化硼-金属复合材料 281
17.1 碳化硼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一般性能 281
17.2 液态金属对碳化硼的润湿 282
17.3 润湿过程热力学 284
17.4 碳化硼多孔骨架的制备 285
17.5 铝和铜的合金对碳化硼的润湿 286
17.6 碳化硼-金属(合金)的相互作用 288
17.7 碳化硼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强度 292
17.8 碳化硼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应用 296
18 硅化物-金属复合材料 297
18.1 金属-硅的相互作用 297
18.2 硅化物的基本性质 299
18.3 硅化物基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313
19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 318
19.1 金刚石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318
19.2 金刚石-金属的相互作用 323
19.3 金刚石工具 327
19.4 金刚石工具的胎体材料 330
19.5 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 337
参考文献 338
第四篇 陶瓷(金属)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342
20 陶瓷纤维材料及性质 342
20.1 概述 342
20.2 陶瓷纤维材料 342
20.3 陶瓷纤维的分类 344
20.4 陶瓷纤维的高温性能 345
20.5 陶瓷纤维材料的导热性能 346
20.6 陶瓷纤维的制法 348
21.1 玻璃纤维 349
21 陶瓷金属纤维的性质及制备 349
21.2 碳纤维 351
21.3 碳化硅纤维 361
21.4 硼纤维 362
21.5 氧化铝纤维 364
21.6 氮化硅纤维 365
21.7 硅-钛-碳-氧纤维 365
2 1.8 不锈钢纤维 366
2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应用 369
22.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机理 369
22.2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 372
22.3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373
22.4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生产方法 378
22.5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80
22.6 碳纤维-碳复合材料 381
22.7 碳纤维-铝复合材料 383
22.8 碳纤维-氮化硅复合材料 385
22.9 碳纤维-石英复合材料 385
22.10 碳化硅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85
22.11 硼纤维增强铝复合材料 387
22.12 氧化铝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388
22.13 碳化硅纤维-碳化硅复合材料 390
22.14 钨合金纤维增强的镍基合金 390
23.1 SiCw,Si3N4w晶须 394
23 晶须及其性质 394
23.2 钛酸钾晶须(KTw) 395
23.3 硼酸铝晶须(AlBw) 396
23.4 石墨晶须(GrW) 397
23.5 碳化硅晶须 398
24 晶须增强复合材料 399
24.1 晶须增强金属材料 399
24.2 SiC晶须-氮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400
24.3 SiC晶须-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 400
24.4 SiC晶须-氮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 401
参考文献 402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404
第五篇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和设计方法 404
25 显微组织结构研究方法 404
25.2 电镜分析 405
25.3 X射线显微成分分析 406
25.4 差热分析 407
25.5 热重分析 408
26 陶瓷材料的性能研究方法 409
26.1 密度 409
26.2 弹性模量 409
26.3 泊松比 410
26.4 强度 410
26.5 断裂韧性 411
26.6 热震性 412
27 设计方法 414
27.1 经验性设计 414
27.2 定量性设计 414
27.3 概率性设计 414
参考文献 417
书中符号含义 418
附录 421
附录1 化学元素周期表 421
附录2 常用硬度对照表 422
附录3 常用标准筛制 423
附录4 不同露点下气体的含湿量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