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一 张青 1
导论 加强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研究 1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之谜” 1
一 令世人瞩目的“新加坡之谜” 2
序二 周敏凯 6
二 人民行动党:解开“新加坡之谜”的钥匙 6
第二节 新加坡经验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11
第三节 新加坡及人民行动党的研究现状 17
第一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地位的确立与巩固 22
第一节 在政治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与早期执政 23
第二节 执政地位经受考验 36
第三节 “一党独大”政党体制的巩固与平稳运行 44
第二章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环境 48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国内环境 49
一 国内政治环境 49
二 国内经济环境 51
三 国内社会环境 56
四 国内自然环境 71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国际环境 76
一 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 76
二 后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 83
三 后冷战时期的亚太区域环境 89
第三章 人民行动党的意识形态和执政理念 92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的意识形态 93
一 作为理想和工具的民主社会主义 94
二 人民行动党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修正 98
三 人民行动党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实用主义和民族主义 104
四 以共同价值观为标识的意识形态 109
五 避免意识形态“刚性”的困扰 113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 115
一 政党政治理念: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团结和睦 116
二 政府管理理念:“好政府”与“强政府” 124
三 社会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先于民主政治 137
第四章 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机制 142
一 人民行动党对立法选举过程的控制 143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立法体系 143
二 人民行动党对立法过程的控制 158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司法体系 161
一 人民行动党对司法体系的控制 162
二 人民行动党利用司法程序打压反对党 166
第三节 人民行动党与新加坡行政体系 167
一 人民行动党对内阁的控制 167
二 人民行动党与公共政策体系 170
第四节 人民行动党政府与工会 185
一 工会角色的转变 186
二 人民行动党政府与工会关系的制度化 189
一 反对党角色认知的变化 192
第五节 人民行动党与反对党 192
二 人民行动党对不同类型反对党的不同态度 195
三 反对党的客观作用 197
第六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机制的特点 200
第五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合法性 204
第一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建立 205
一 英国殖民统治合法性的丧失 205
二 人民行动党执政合法性的建立 208
第二节 人民行动党执政的有效性 210
第三节 人民行动党社会基础的扩大与巩固 214
一 社会阶级属性的转换 215
二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机制的构建 225
三 青年和妇女:人民行动党扩大社会基础的两翼 227
第四节 人民行动党维持执政合法性机制的运作 234
一 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与施政过程的威权化 234
二 经济发展与执政党“自净” 237
三 “坚定合理地执政”与“开放咨商” 238
第六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经验 242
第一节 构建威权体制,降低社会发展成本 243
一 威权体制的建立及运作 244
二 威权体制对于新加坡发展的意义 247
第二节 致力发展经济,提高政党统治绩效 249
第三节 主动自我更新,保持政局持续稳定 254
一 自我更新的非制度化程序表象与制度化程序实质 255
二 自我更新的原则及特点 257
第四节 杜绝贪污腐败,树立勤政廉洁形象 261
第五节 推行严刑峻法,确保社会秩序安定 269
第六节 有效沟通民情,巩固执政社会基础 271
一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73
二 议员和部长访问选区制度 274
三 优化形象,扶助弱势群体 275
第七章 人民行动党执政前景考量 280
第一节 经济衰退:削蚀执政绩效 281
一 经济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281
二 经济衰退对人民行动党执政的影响 284
第二节 世界民主浪潮的冲击:挑战威权体制 288
一 威权体制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挑战 289
二 自然性与主动性:人民行动党回应挑战的路径特征 293
三 完善政治民主化之路仍漫长 299
第三节 领导权力移交:考验稳定政局 304
第四节 国际人才竞争:冲击发展基础 308
一 人才短缺冲击新加坡发展的基础 309
二 吸引外国更多优秀的人才 312
三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减少人才流失 314
四 吸引外来人才与维持社会稳定 317
五 政治人才短缺也不容忽视 318
附录 主要词语汉英对照表 321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