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季羡林总主编;裴安平,熊建华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5138357
  • 页数:513 页
图书介绍:长期以来,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已有的中国历史文化著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摇篮”,即黄河中心论或中原中心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引起众多学者对长江流域各地区文化形态研究的重视和参与,学界对巴、蜀、楚、吴、越文化及徽州、湖湘、岭南、海派等亚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著述,形成了研究长江文化的热潮。1993年,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参观荆州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后,受到震动,撰写了题为《中国古史应当重写》的文章,指出:长江流域古文化,至少可与同期的黄河文化并驾齐驱。1997年,他再撰《中国历史必须重写》,重申应将这一观点贯穿于中国通史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奇丽弘深的长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她和黄河文化南北交会,澎湃激荡,形成奔涌不息的中华文化之巨流,汇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

目录总序 季羡林导论  1

上编 史前稻作第一章 稻作起源与长江流域  13

第一节 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  13

第二节 研究简历与主要理论学说  20

第三节 中国稻作起源与长江流域的历史地位  28

第二章 史前长江流域稻作农业的发展与繁荣  63

第一节 长江流域各地新石器文化的谱系与基本特点  63

第二节 长江流域原始稻作农业的重要遗存  83

第三节 长江流域原始稻作农业发展的阶段性  101

第四节 长江流域原始稻作农业发展的区域性  136

第三章 中国原始稻作农业的北上发展与东传  155

第一节 江淮与黄淮地区原始稻作的基本概况  155

第二节 原始稻作的北上及与长江流域的关系  170

第三节 中国原始稻作农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  179

第四章 长江流域稻作农业的发展动因及其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198

第一节 长江流域史前稻作发展的外因  198

第二节 长江流域史前稻作发展的内因  211

第三节 长江史前稻作农业对中国文明的贡献  227

上编小结  242

下编 历史时期的稻作第五章 历史时期的长江稻作  247

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  248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  252

第三节 秦汉六朝时期  257

第四节 隋唐宋元时期 265

第五节 明清时期 272

第六章 长江三大稻作类型的形成 281

第一节 河谷盆地型 282

第二节 丘陵灌溉型 284

第三节 湖滨垸田型 285

第七章 长江稻品的开发与推广 288

第一节 “禾”与其他作物 288

第二节 出土稻谷标本显示的稻品选育 292

第三节 稻名变化轨迹 297

第四节 古稻品质 302

第五节 选种、引种及地区交流 306

第六节 稻谷产量 311

第八章 稻作技术的运用与推广 314

第一节 稻田整治体系 315

第二节 稻种的选育与移栽 328

第三节 稻区连作(轮作、套作)制 343

第四节 田间管理 349

第五节 气象与节令 357

第九章 稻谷的收贮与加工 367

第一节 收割 367

第二节 收藏 376

第三节 加工 395

第十章 稻田整治农具及其特色  419

第一节 人力破土器与踏犁  420

第二节 牛耕铁犁  427

第十一章 灌溉与引水  440

第一节 灌溉系统 441

第二节 稻田用水的调节  446

第十二章 稻作灾害与抗灾  454

第一节 洪涝  454

第二节 旱灾  460

第三节 风霜雨冻  462

第四节 病虫害 464

第五节 鼠雀的危害  468

第十三章 稻作民俗 472

第一节 神灵崇拜 472

第二节 民间农事礼仪 476

第三节 稻作及其节庆 481

第四节 “开秧门”与“?礼”  483

第五节 岁时民俗 486

第六节 稻在仪礼中的使用  499

第七节 食用风俗 504

第八节 稻草的民俗意义  508

第九节 牛俗 510

下编小结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