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论: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1
一 前所未有的变局与危机 2
二 早期“科教兴国”思潮的酿成 6
三 早期“科教兴国”思潮的分期与特征 14
四 早期“科教兴国”思潮的性质 31
五 早期“科教兴国”思潮的评价 37
第一章 科学教育兴国 47
一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兴国”举措 47
二 中华自然科学社志在普及科学 55
三 “科学下嫁”运动 60
第二章 普通教育兴国 73
一 推行女子教育,优化人种 73
二 美育——兴国的不二法门 84
三 幼稚教育为兴国的根本 101
四 普及教育,奠定国基 117
第三章 职业教育兴国 144
一 “师范教育救国”的理念与推行 144
二 为富民兴邦推展职业教育 154
第四章 学术兴国 162
一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首在兴学 162
二 “学术救国”——南开中学的初步尝试 171
三 杨斯盛创办浦东中学 182
四 “创办湖南民德学堂所以救亡也” 191
五 创办复旦公学使中国起死回生 197
六 华侨救国办“集美” 203
第五章 实业救国 215
一 业先导,功在中华 215
二 “奔趋此实业救时之主义” 223
三 兴办实业以复兴中国 233
第六章 人才兴国 246
一 创办京师大学堂,共济时艰 246
二 南开大学为救国而立 254
三 创办厦门大学——陈嘉庚救国兴学的一座丰碑 265
四 无锡国专与“读经救国” 274
五 炮火硝烟中的西江学院 283
第七章 乡村教育救国 301
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301
二 “唤起民众” 316
三 由人格教育救国到乡村教育救国 328
四 陶行知志愿改造100万个乡村 336
第八章 抗战教育救国 351
一 早期“科教兴国”功能的反省 351
二 “保留民族的精血” 356
三 陈诚在湖北实施“计划教育” 364
四 高等学校悲壮的西迁 375
五 西南联大的力学报国 384
六 一支“文军”的远征 393
七 中央大学艰难的西迁 406
八 “新武训” 414
第九章 近现代中国“科教兴国”回光返照 426
一 教育复员中的兴国梦 426
二 一闪即逝的“科教兴国”举措 438
第十章 民主教育兴国 450
一 “学术的新纪元” 450
二 陶行知创办社会大学 464
第十一章 反省与觉悟 480
一 早期“科教兴国”论者的觉醒 480
二 战后文化教育事业备受摧残 492
后记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