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 科技起作用的特征尺度 1
目录 1
1.1 先进生产力与经济增长的辨析 3
1.2 工业化与GDP的增长 5
1.3 决定科技适用性的特征尺度 9
1.4 民族禀性角度的思考 14
2 科研院所的组织结构 17
2.1 科研机构的总量 19
2.3 科研机构的布局与组成 20
2.2 科研院所系统结构的设计原则 20
2.4 科研机构的自组织性 21
3 二八律与优势群体 31
3.1 科技活动中的优势群体 32
3.2 多种优势群体 35
3.3 优势群体内部继续划分优势群体? 37
3.4 二八律对科技管理的启示 39
4 制度安排:降低复杂性 42
4.1 主体之间博弈导致系统复杂性 43
4.2 制度安排: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46
4.3 制定制度的原则 49
4.4 制度精确化的困境 53
4.5 理论与文化:也能降低系统复杂性 56
4.6 制度化管理的局限性 59
5 科学家与企业家:思维模式的差异 60
5.1 系统尺度的思维差异 61
5.2 还原论/整体论思维差别 64
5.3 不同思维的综合协调 69
5.4 辅助管理型领导模式的工具 72
6 系统管理与过程管理 78
6.1 系统管理 79
6.2 过程管理 81
6.3 传统职能管理的再造举例 85
6.4 系统的“五定”设计 87
6.5 管理平台建设 91
6.6 管理工具集 93
6.7 重整会议系统 95
7 多尺度特征与非线性评估 97
7.1 作为复杂系统的科研机构 98
7.2 多尺度方法简介 99
7.3 科技管理的多尺度特性 100
7.4 人才标准与评估的多尺度特性 101
7.5 收入分配的多尺度特性 102
7.6 科技发展与科研机构的非线性特征 102
7.7 科研评估的非线性作用 104
7.8 非线性评估示例 105
7.9 评估的限度 107
8 人才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 108
8.1 人才选聘中的信息不对称 109
8.2 人才激励中的信息不对称 119
8.3 薪酬敏感阶段与多层次激励 127
9 评估分配制度的实例 131
9.1 薪酬考评体系总体设计 132
9.2 科研绩效的考评原则与方式 134
9.3 单元筛选机制 136
9.4 领导者40%年薪二次分配及领导者年终绩效分配办法 137
9.5 管理部门的绩效考评 139
10 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43
10.1 科技的最终社会功能 144
10.2 智力劳动的成本 146
10.3 成果转化中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149
10.4 从知识到知本 152
10.5 势与流 155
10.6 适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形式:专项事业部 158
10.7 如何形成利益共同体 160
10.8 以社会功能确立科技成果的价值 162
11 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 165
11.1 二次开发的前提:环境变化 166
11.2 二次开发:集成创新模式的拓展 167
11.3 操作流程与组织结构 168
11.4 科技成果二次开发的范例 169
11.5 实施的要素条件 171
11.6 其他类型的二次开发 172
12 科技组织进化的范例:过程工程的生成 174
12.1 科研组织的环境变化:过程工业 175
12.2 学科分类原则的演变:过程科学的产生 177
12.3 过程工程的内涵与作用 181
12.4 过程工程与系统工程:交叉、融合、互补 185
12.5 过程工程对管理的需求 187
12.6 过程工程对管理的拓展 189
12.7 过程工程中技术与管理融合的前景:ASPEN的实例 191
12.8 过程工程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