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思想与修行 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关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与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0447930
  • 页数:5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跨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道思想中的身心整体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比较研究。

目录 1

原道文丛·总序 1

引言 问:一种身体动姿 1

绪论 从身体的角度看 1

一 轴心时代 2

第三章 形躯之身:描述与评价 (9 3

二 “上帝的面具” 4

三 身体的出场 9

四 问题的提出和定位 12

五 框架、材料与方法 17

第一章 中国身体观研究述评 22

一 对问题的“观” 22

二 比较文化视野中的身与心 26

三 身体:在大小宇宙互动网络中 30

四 形一气一心:从德性修养的观点看 34

五 作为思维方法、权力符号的身体 42

六 身心关系:情·修炼·身体感 46

七 视野、方法与前景 51

第二章 基本景观与理想类型 55

第一节 思想的基本景观 56

一 “天、地、人”之“道” 56

二 阴阳与五行 64

三 气的化行 73

第二节 早期中国的身体共识 82

一 “理想类型” 82

二 思想的系谱 84

三 身体的界说 87

四 形一气一心的身心结构 89

第一节 形躯的形塑 94

一 “世界身体” 94

二 历史的认知 97

第二节 形体:外部的观察 100

一 “四体” 100

二 一些异状的记载 102

三 对形貌的看法 104

第三节 藏府:内部的认知 106

一 医家之外的论述 106

二 藏、府及其他 109

三 在天、地、人的系统中 113

第四节 对官觉的态度 115

一 五官及体觉 115

二 “度”的把握 117

三 “遮诠”的路数 122

四 看·听·味:价值意向的考察 126

第五节 如何看待形躯之身? 132

一 儒家:肯定中的节制 132

二 道家:肯否之间 137

三 切身:医家的态度 144

第四章 心:“家族类似”的视角 147

第一节 家族·地位·形成史 149

一 “家族类似”:心的诸种概念 149

二 心与(精)神:浑言与析言 153

三 “君主之官”:政治隐喻中的心 158

四 “心”史:情态、道德、认知 161

第二节 知的考察 163

一 知:“心之官则思” 163

二 反知?无知之知? 168

第三节 从自然情感到价值情感 170

一 欲望的问题 172

二 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不入于胸次 175

三 境域层次中的血亲与四端之情 180

四 “道”境之情:至仁与深忧 186

第四节 志:一个“意”的范畴 190

一 心之向·心之持心之力 190

二 虚柔绝待之“志” 195

三 比较:在思想的基盘上 197

第五节 心与性:形而上的可能 201

一 生与性 201

二 性与天命 203

三 孔、孟之间 207

四 心、性、天 213

五 天生之性:不同的思路 219

第六节 魂、魄:另一个世界? 225

小结 “心”族总说 231

第五章 沟通身心的气 238

第一节 身心(形神)关系 239

一 心身和合:在大小宇宙的关系中 239

二 经验域的身/心、形/神之别 243

三 心身相“即”:从气的“通”性看 246

第二节 心气之辨 250

一 心气对立? 250

二 在大生命洪流中 255

第三节 身心交通中的气 258

一 儒学的始源 259

二 孟子:形—气—心的纵贯 265

三 荀子:一种平面的横摄 269

四 “气”之通与化:老庄的观点 273

五 道家的余脉 279

六 医家:气—经络的身体 287

第六章 修行:践行与转化 293

第一节 身心转化的可能 294

一 绵延与相通:自道观之 294

二 肉身成道 298

三 如何修行? 303

一 修身:进退以礼、气志不违 305

第二节 充养:儒家的进路 305

二 孟子与荀子:内充与外铄 311

第三节 减损:道家的证地 319

一 老子的独觉 319

二 忘、化、游、通:庄子及以后 322

补论 从“德感一乐感”说看身心观 330

第七章 他者的目光:天竺与泰西 344

第一节 轮回之网:印度宗教的基本景观 346

一 世界理解与时间体系 346

二 轮回:赞成、反对、修正 350

第二节 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身体观 354

一 梵我一如 354

二 多层次的身心观 357

三 修行:身心训练 359

第三节 佛教:从舍身解脱到即身成就 362

一 修心:佛教的立场 362

二 从舍身到即身的转变 366

三 身心三层观 368

四 修行:即身成佛 371

第四节 古希腊世界 374

一 知识性传统 374

二 万物本原:前苏格拉底哲学 375

三 灵肉二元论的体系化表述 379

第五节 希伯来传统 382

一 犹太教的一元生命观 382

二 一种误识:保罗之后 386

一 身心问题:笛卡尔的遗产 390

第六节 从笛卡尔到福柯 390

二 哲学的新趋向 394

三 肉身化:走出知识性传统 397

第七节 基督宗教身体观的更新 402

一 肉身化与科学化的挑战 402

二 神圣的身体:在主流面相的背后 404

三 步入现代:卡尔·巴特以来 410

第八章 回到中国:自识·自省·自立 414

一 唯肉身?反身体? 415

二 尝试性的解答:公与私、动与静 418

三 气一场域的身体性文化 425

四 身体性比较:古中国与古希腊 432

五 开放的身体 441

结语 448

主要参考书目 451

后记 494

附:《甲申仲秋书怀一百二十八韵》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