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东方文化发展的大趋势 1
一、东方和东方文化的类型 1
二、东方文化的特点 5
三、东方文化的发展阶段 12
四、东方文化不同体系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流 23
五、世俗的宗教化和宗教的世俗化 34
六、东方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和回应 44
第一章 巴哈伊教概貌 52
第一节 巴哈伊教的创立过程 53
一、何谓巴哈伊教 54
二、巴哈伊教是如何形成的 55
第二节 巴哈伊教的基本教义 63
一、巴布为巴哈伊教义奠定基础 63
二、巴哈伊教义的简要内容 66
第三节 巴哈伊教与伊斯兰教的联系与区别 77
一、巴哈伊教与伊斯兰教的联系 78
二、巴哈伊教与伊斯兰教的区别 79
第四节 巴哈伊教之特点及迅速传播之原因 85
一、对巴哈伊教特点之分析 87
二、巴哈伊教迅速传播的其他原因 114
第二章 巴哈伊教的思想系统 127
第一节 上帝独一论 128
一、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128
二、存在界的各领域 132
第二节 人类一体观 147
一、人类一家的基础 148
二、人的本质 156
三、人与社会 162
第三节 以消除极端贫富为核心的经济观 169
一、经济重整的必要性 169
二、两种基本的经济制度 176
三、精神文明和新商业道德模式 181
第四节 教育思想 187
一、教育的重要性 188
二、教育的类型 193
三、教育的实施与实践 203
第三章 巴布揭开巴哈伊教的序幕 211
第一节 巴哈伊教产生之前的伊朗 211
一、波斯开始有记载的历史 211
二、阿拉伯人的征服和伊斯兰教国家 212
三、西方列强的占领 213
四、沙王纳绥尔·丁的统治 214
五、贫弱的国家 216
六、王室的腐败 218
七、宗教仇视 218
第二节 伊朗历史上的宗教 219
一、早期伊朗宗教 219
二、琐罗亚斯德教 220
三、摩尼教 223
四、犹太教、基督教、佛教 225
五、伊斯兰教 226
第三节 对伊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伊斯兰宗教哲学 226
一、伊斯兰教哲学有别于阿拉伯哲学 227
二、《古兰经》的哲学 228
三、伊斯兰宗教哲学的主要派别 229
第四节 巴布的幸福王国 257
一、“双生明星”的出现 257
二、关于“巴布起义” 259
三、真实的历史状况 261
四、巴布的第一部经典 279
五、《默示录》及其影响 281
六、《默示录》的主要内容 283
七、巴布确立的基本原则 288
八、巴布的历史地位 290
第四章 巴哈欧拉完成巴哈伊教的创立 295
第一节 巴哈欧拉的使命 295
一、宣布显圣地位 297
二、巴哈欧拉的惊人智慧 299
三、作为巴布的信徒 300
四、巴哈欧拉首次获得天启 302
五、巴哈欧拉被流放到巴格达 303
六、退隐库尔德山区 304
七、重返巴格达并启示巴哈伊教经典 305
八、公开使命 309
九、新的流放地君士坦丁堡 310
十、再流放到“神秘之地”爱丁诺堡 311
十一、最终的流放地阿卡 314
十二、亲子遭受牺牲 319
十三、转折的开始 322
十四、反对者的阴谋 323
十五、生涯的转变 324
十六、“上帝话语”的启示者 325
第二节 上帝的世界和存在界 332
一、上帝的本质不可知 332
二、复临与末日 335
三、宇宙的创造 337
四、上帝的属性对人类的影响 342
第三节 确立世界新秩序 343
一、传扬教义的方式 345
二、灵性世界与物质世界原则相同 346
三、自由的真正意义 347
四、团结 349
五、祈祷 351
六、超越 353
七、国王制的未来 354
八、显圣的超自然知识 356
九、磋商是人际关系的中心 358
十、尊重教育与知识 359
十一、医药和饮食、婚姻 362
十二、品性的重要 364
十三、世界性机构 366
十四、新世界体制的阶段 368
第四节 巴哈欧拉的追随者 370
一、蕾兹万花园赢得大批追随者 370
二、三项重要声明引起的轰动 372
三、最初的追随者 374
四、谢赫·萨勒曼 376
五、第一个基督徒归信者和萨迪克 376
六、第一位犹太人归信者 377
七、改奉巴哈伊信仰的祅教徒 378
第五章 阿布杜巴哈把巴哈伊教推广到西方 380
第一节 在巴哈欧拉身边成长 381
一、不寻常的少年 381
二、巴哈欧拉的得力助手和护卫者 383
三、婚姻 384
四、艰苦的生活 386
五、为巴哈伊教的未来设计 389
六、为巴哈欧拉分担责任 390
第二节 行使“圣约之中心”的使命 393
一、“圣约之中心”的特殊身份 394
二、圣约的力量 397
三、超脱的“完美典范” 398
四、预见 400
第三节 到西方传播巴哈伊教 400
一、由埃及到法国和英国 400
二、西行到美国 402
三、再度到欧洲 406
四、在西方的讲演和信件 407
五、巴哈伊教传播的成果 410
六、著作 411
第四节 对巴哈伊教义进行系统总结 413
一、团结是巴哈欧拉教义的基础 414
二、爱的四种类型 416
三、巴哈伊教的三个核心教义 418
四、教义内容的扩大 419
五、教育的重要性 421
六、磋商的重要和信徒的品德 422
七、对教义的总结和教徒义务的规定 424
第六章 邵基·阿芬第使巴哈伊教成为世界宗教 428
第一节 圣护制的形成和圣护的成长 429
一、邵基·阿芬第简单的经历 429
二、承担重任 430
三、圣护制 432
四、指导行政教务 435
五、突出巴哈伊教人类一体化的教义 445
第二节 对世界各地的传教工作 446
一、制订传教计划 446
二、对世界各地巴哈伊组织的指导 448
三、对西方传教的贡献 449
第三节 对巴哈伊教前100年历史的总结 450
一、系统总结巴哈伊教 450
二、肯定巴哈伊教的三位关键人物 451
三、“英雄时期”和“形成时期”联系的链条 456
四、“巴哈伊教是宗教永恒历史的延续” 458
第四节 建立世界新体制 460
一、从人类一体出发建立世界新体制 460
二、世界新体制的核心 462
三、正义院的设想 464
第七章 世界正义院完善巴哈伊教务行政体系 469
第一节 巴哈伊组织体系的基石:世界正义院 470
一、正义院的永久性 470
二、正义院的构成 472
三、世界正义院成立后的活动 474
四、世界正义院的成员 475
第二节 圣辅的贡献 476
一、巴哈欧拉任命的四位圣辅 477
二、圣辅拉巴尼夫人 481
第三节 在世界正义院指导下的教务制度和各种机构 483
一、灵曦堂 483
二、地方灵体会 485
三、国家灵体会 487
四、洲际顾问 488
五、巴哈伊国际社团 488
六、教务行政制度 491
七、崇拜、斋戒及节庆 492
第四节 世界正义院对世界局势的看法 493
一、《世界和平的承诺》 493
二、《忠贞圣洁之生活》 495
三、《人类的繁荣》 496
四、《所有国家的转折点》 498
五、《致全世界巴哈伊教友》 498
六、《巴哈伊国际社团千禧年世界和平高峰会声明》 499
七、《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与性别平等——转变态度和行为方式》 500
八、《光明的世纪》 501
九、《在公共机构中抵制腐败与确保公正:巴哈伊观点》 501
十、《世界正义院致全球宗教领袖函》 504
十一、世界正义院对国际局势的独特解释 506
第八章 巴哈伊教在东西方世界的传播 507
第一节 印度的巴哈伊教 508
第二节 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巴哈伊教 516
一、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516
二、马来西亚 522
第三节 日本的巴哈伊教 524
一、向日本传播巴哈伊教的人 524
二、初期的日本巴哈伊教徒 526
三、向昭和天皇传教 526
四、阿布杜巴哈会见荒川子爵 527
五、阿布杜巴哈会见日本女子大学校长成濑氏 528
六、日本巴哈伊团体的发展 530
第四节 美国和加拿大的巴哈伊教 532
一、美国 532
二、加拿大 544
第五节 欧洲、澳洲和拉丁美洲的巴哈伊教 547
一、俄罗斯 548
二、法国 549
三、欧洲巴哈伊商业论坛 551
四、瑞士 553
五、英国 554
六、澳大利亚 559
七、拉丁美洲 560
第九章 巴哈伊教在中国的传播 563
第一节 巴哈伊教和中国 563
一、中国对巴哈伊教义的理解和评论 563
二、阿布杜巴哈对中国的重视 566
三、一些中国人信巴哈伊教的原因 570
第二节 巴哈伊教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和影响 571
一、早期传教者 571
二、玛莎·露特 574
三、曹云祥 575
四、亚历山大小姐和玛莎·露特的传教 579
五、其他信徒和传教者 589
六、巴哈伊教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595
第三节 巴哈伊教在台、港、澳地区的传播和影响 603
一、巴哈伊教在台湾的传播 603
二、巴哈伊教在香港的传播 613
三、巴哈伊教在澳门的传播 618
第四节 对外来宗教渗透的回应和实用儒学之建构 626
一、对策之一:对宗教应取何种态度 626
二、对策之二:儒学的现代化应该从巴哈伊吸取些什么 630
三、对策之三:关于建构实用儒学的初步设想 646
四、对策之四:实现儒学儒教一体化 661
附录 680
后记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