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人事制度的定义 1
第二节 人事制度的特点 2
第三节 人事制度的主要内容 5
第四节 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1
第五节 人事管理现代化 14
第六节 人事管理朱兰螺旋线 20
第二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 22
第一节 文官制度的产生 22
第二节 文官制度的发展 23
第三节 文官制度的内容 28
第四节 文官制度的特点 34
第五节 文官制度的阶级性 35
第三章 中国的干部制度 38
第一节 干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8
第二节 中国干部制度的基本内容 40
第三节 中国干部制度的特点 48
第四节 中国干部队伍的构成 50
第五节 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51
第六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概述 57
第四章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与行政机构第一节 先秦以前的人事制度 65
第二节 秦至南北朝时期人事制度 67
第三节 隋唐到明清时期人事制度 69
第四节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特点 71
第五节 奴隶制时期各朝行政机构的概貌 75
第六节 封建制时期行政机构的沿革 76
第五章 职位分析 81
第一节 职位的定义 81
第二节 职位分析的概念 82
第三节 职位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86
第四节 职位分析的功能 88
第六章 职工定员及计划管理 90
第一节 定员 90
第二节 定员的基本原则 93
第三节 定员的方法 96
第四节 定员管理 103
第五节 劳动人事计划 105
第六节 劳动人事统计 109
第七章 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 115
第一节 设置原则 115
第二节 设置形式简介 117
第三节 组建“两个公司”、“两个中心” 126
第八章 企业中的岗位结构 131
第一节 岗位文化结构 131
第二节 岗位专业结构 133
第三节 岗位年龄结构 135
第四节 岗位素质结构 137
第五节 岗位智能结构 139
第六节 岗位技术职务结构 140
第九章 企业中的岗位特性 142
第一节 岗位的层次性 142
第二节 岗位的中心性 145
第三节 岗位的比例性 147
第四节 岗位的联系性 149
第五节 岗位的排斥性 150
第十章 企业中的职工结构 152
第一节 职工文化结构 152
第二节 职工专业结构 154
第三节 职工年龄结构 155
第四节 职工智能结构 157
第五节 职工生理素质结构 158
第六节 职工技术职务结构 161
第十一章 识才与录用 163
第一节 人才的基本特征 163
第二节 求才与选才 166
第三节 录用概述 172
第四节 录用原理 175
第五节 录用方式 179
第十二章 考核 182
第一节 职工素质指标 182
第二节 考核的原则和分类 185
第三节 两类考核要素及其记分模式 188
第四节 职工考核的基本方法 194
第五节 职工考核曲线及考核函数 205
第十三章 职工激励原理 207
第一节 X理论及Y理论简介 207
第二节 激励的概念 213
第三节 激励因素 217
第四节 激励方式 220
第五节 激励理论简介 229
第十四章 职工培训 239
第一节 职工培训的任务 239
第二节 职工培训的原则和特点 241
第三节 职工培训应注意的事项 244
第四节 各类人员培训的要求 247
第十五章 职工调配与流动 250
第一节 职工调配 250
第二节 职工流动 252
第三节 人事安排的数学方法 255
第四节 人事调配工作的定量考核 260
第十六章 劳动定额 270
第一节 劳动定额的定义 270
第二节 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 274
第三节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278
第四节 劳动定额管理 282
第十七章 工资 286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工资的本质及形式 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工资的本质及形式 291
第三节 工资的职能与结构 295
第四节 工资制度与工资水平 297
第五节 企业工资理论的量化分析 300
第六节 工资制度改革 309
第十八章 劳动保护 313
第一节 工业安全 313
第二节 工业卫生 321
第三节 保险与福利 327
第十九章 职工离退休 331
第一节 坚决执行职工到龄退休制度 331
第二节 做好老年职工离退休工作 332
第三节 充分发挥离退休老人的余热 333
第二十章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335
第一节 聘用概述 335
第二节 废除人的“身份”制 337
第三节 改革毕业生的分配制度 340
第四节 建立国家学历统考制度 341
第五节 岗位设计 342
第六节 岗位设计程序安排 345
第七节 企业职位分类初探 345
第二十一章 组织原理探寻 352
第一节 热力学的启示 352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热力学特征 353
第三节 社会组织热力学机理分析 354
第四节 社会组织保持有序的条件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