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5
简要的引论 24
第一章 胡塞尔图像意识理论的“三重构造” 26
第一节 图像事物 27
第二节 图像客体 28
第三节 图像主题 31
第四节 三个立义的统一:模像性 38
第五节 图像与符号 46
第二章 对图像主题的否定 52
第一节 图像意识与表象客体化——胡塞尔对图像主题的预设 53
第二节 图像意识中的两种“再现” 58
第三章 修正后的图像意识结构 66
第一节 “场域叠合”的失败(是否具有图像场域?关于感知的一个错误思考。对图像意识问题的一个错误解决) 66
第二节 对感知立义中的“感觉材料”的再认识 73
第三节 物执-象执 79
第四节 模糊感知(普通感知-图像意识的中间型态) 84
第五节 图像意识作为“二重构造” 85
第六节 象之像化:图像意识自立 90
第七节 两点重要的补充 94
一、感知不能作“二重性”区分 94
二、图像的“不清晰”等特性不是图像意识自立的原因 95
第四章 或性保留 97
第一节 现象学即本质学 100
第二节 本质的谈论问题:关于柏拉图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倾向 106
补充:“洞穴比喻”中的象执(想象自己成为一棵树) 114
第三节 “同一性”与“这一个” 117
第四节 或性保留 121
第五节 完满与祈向:价值 125
第五章 图像审美 130
第一节:胡塞尔的自我修正(叙事客体问题) 134
补充:一个重要的转换:戏剧舞台→影视屏幕 138
第二节 叙事艺术审美中的设定问题 140
第三节 绘画的本质 145
补充:关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描画本质” 152
第四节 朴与雅 153
余论 157
一、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根本问题 157
二、“对……的意向”与“在……之中” 159
三、超拔与存在之沼 162
参考文献 166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