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 总论 2
[概述篇] 2
河西走廊概述 2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 2
多民族瑰丽的文化 4
奇特的河西文化分期 6
河西经史文化概述 9
深厚的经济基础 9
顶级睿智的哲学 10
丰富悠久的经史文化 11
河西佛教文化概述 13
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 13
突出的佛教文化成就 16
河西丰富的译经 16
河西众多的佛教学派与宗派 19
般若学 19
涅槃学 23
毗昙学 25
成实学 26
十诵律 27
菩萨戒 28
净土崇拜 29
弥勒崇拜 29
弥陀崇拜 31
观音崇拜 32
禅学 33
密宗 36
河西的石窟艺术 40
景泰沿寺石窟(又名五佛寺) 41
武威天梯山石窟 41
张掖马蹄寺石窟群 42
肃南文殊山石窟 45
肃北昌马石窟群 46
安西东千佛石窟 47
安西榆林石窟 48
肃北五个庙石窟 48
敦煌莫高窟 49
河西的塔寺建筑 50
景泰双龙寺 50
天祝寺院 51
武威罗什塔、罗什寺、海藏寺、松涛寺与灵骨塔、白塔寺 52
民勤镇国塔、圣容寺 53
永昌圣容寺塔、观河楼塔、北海子古建筑群与凉州瑞像 54
山丹站佛(重修后为坐佛) 55
张掖土塔、木塔、圆通塔及大佛寺、万寿寺 55
酒泉金塔 57
敦煌白马塔 57
出土的北凉造像石塔 58
河西的佛教音乐 59
河西的多部佛国记游 61
助法显完成的《佛国记》 61
宝云的《外国传记》 62
智猛的《游行外国传》 62
竺法维的佚名记(《水经注》有引文) 62
僧表的佚名记 62
法献的《别记》 63
宋云的《家记》(《洛阳伽兰记》录其大部) 63
河西的佛教文学 63
马驹——月氏马文化 64
大鳖——张掖黑河晾经 65
弃老国——曹冲称象 66
檀腻犄——《灰栏记》争子 66
佛本行经——中国诗歌和其他文学 68
本生故事——中国绘画 69
河西佛教深远的影响 70
多方位地向东传播(附简略示意图) 70
河西佛教突出的影响所昭示的几个问题 82
河西佛教文化为中华文化增添了靓丽的辉煌 82
加强了中华各族间的融合 85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87
[拱托篇] 89
敦煌绍介 89
珍贵的绿洲 89
三危山的735个石窟 91
丝路总汇—华戎都会 92
巨臂拱托 94
“敦煌学”的由来与涵盖 94
“敦煌学”的内容提示 96
巨大的拱托作用 97
二编 分述 101
[河西经史人物篇] 101
东灰山人东徙环江 101
周穆王与蒯柏綮、西王母相会 105
月氏人灿烂的马文化 108
汉武帝的儒学与河西文化 112
窦融的“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116
邓训与第五访的信誉 119
三国徐邈的移风易俗 121
“敦煌五龙”与太学 124
玄学与河西文化 126
十六国五凉群儒璀灿 129
隋代帝王的儒佛统治 132
唐时河西的儒佛道 135
西夏与河西文化 136
元代统治者的民族歧视 139
明代的河西 142
明时古浪县的文化 144
清时的河西 147
[河西佛教人物篇] 150
金日磾与祭天金人 150
月氏伊存回娘家 156
白马驮经过河西 159
羌族起义,安侯经河西 165
首往西域朱士行 169
“敦煌菩萨”竺法护 173
盂兰盆会,目连救母 176
老子化胡入流沙 180
顺潮流,张轨尊佛徒 186
沸图澄法术惊主 189
竺法乘敦煌立寺延学 194
单道开善走能医 198
慧常送经到襄阳 200
康法朗张掖传格义 201
阿育王与姑臧佛塔 206
于道邃僧游卒象林 210
乐僔首凿莫高窟 212
张天锡为经作序 214
“两代译宗”竺佛念 216
龟兹罗什到后凉 220
慧远高足到凉州 225
慕高名,僧肇到姑臧 228
罗什译经逍遥园 234
佛陀耶舍追罗什 237
后秦姚兴求法种 239
觉贤和罗什不欢而散 241
傉檀病女求昙霍 244
西平唱导震江南 247
李暠通京借僧力 251
北凉蒙逊笃信佛 253
越葱岭寻经第一人 258
智严学禅罽宾国 262
宝云天竺学梵书 265
昙无谶和他的《大般涅槃经》 266
智嵩宁死不食生 269
智猛凉州情 273
慧览顶钵学禅罽宾国 275
道进苦修菩萨戒 276
竺法维等佛国记游 279
不羡侯爵的沮渠京声 285
车氏与天梯山石窟 288
《妙法莲华经》中观世音 294
集北凉禅学大成的玄高 298
西海延水释法献 303
浮陀跋摩与北凉译经 308
道泰深解小乘意 310
河西沙门不拜皇 314
三千僧兵抗强敌 318
凉州瑞像头难接 322
超辩圆寂,刘勰制文 327
北魏太武帝毁佛 329
平城东,玄高被杀 333
西海樊僧印 336
太武帝毁佛,师贤改行医 339
太武帝毁佛,法朗到龟兹 341
张掖的“成实师”道猛 343
河西禅学传成都 348
法颖建康为僧主 352
昙曜首凿云岗窟 354
飞出河西的飞天 359
宋云羌中行天竺 364
“毗昙孔子”彭城为僧统 366
怪和尚檀特师 371
曹仲达的曹衣出水 375
北周时的河西佛教 378
张掖木塔与隋文帝 386
“护法菩萨”释慧远 390
西天取经唐玄奘 392
河西通俗诗僧王梵志 398
吐谷浑与诺曷钵夫妇 404
霓裳羽衣曲与河西佛教音乐 412
河西密宗缘起 419
乐使君与供养人 423
张骞出使西域图 429
吐蕃对河西佛教的摧残和借助 435
赞普像是吐蕃哪位国王 448
会昌法难,元表游西域 453
欢喜佛与藏传密教 456
沙陀与温末的信佛 461
张议潮的功德窟 465
甘州回鹘抱佛脚 470
白衣天子的信佛 474
曹义金与佛画佛窟 478
曹元忠崇佛与柴荣禁佛 484
李元昊通晓浮图学 490
重甘州,梁太后建大佛寺 497
李乾顺与西夏碑 504
西夏仁宗发愿文与黑城遗址 509
聂和尚苦开东千佛洞 514
武威西夏墓 517
河西三大寺与三大佛 520
忽必烈与甘州大佛寺 528
赵显出家与红教 532
萨班在凉州会盟和传教 535
八思巴与河西密宗 538
张掖马蹄寺与活佛转世 545
裕固族与喇嘛教 555
际善法师与武威大藏经 557
小三峡中的天堂寺 559
天祝的两大活佛 562
土族与佛教 564
天祝的“巴格西” 567
松山藏民大会 569
孙一贵重修金塔 570
王圆箓与莫高窟遗书 572
郭元亨坚护象牙佛 574
河西姑子与中国第一个比丘尼 577
张掖本觉的不幸与贡献 582
古浪峡的“甘州石” 585
从仙姑庙到香古寺 588
三编 研究 596
[论述篇] 596
马蹄北寺站佛殿石窟始于何时 596
有关昙无谶的若干问题考订 604
考论“凉州瑞像” 618
河西佛窟的建筑艺术 625
宝卷——河西人民的佛教心态 632
六种文字碑与民族角 636
河西天马文化 645
[选录篇] 662
鸠摩罗什的译经及其他 662
五凉文化对莫高窟艺术的催生和哺育 668
法显与张掖高僧的佛国记 683
古丝路上的“密宗裸体艺术” 692
飞天刍议 706
后记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