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地球形体和地理坐标 3
第一节 地球形体 3
第二节 地理坐标 4
第三节 地球椭球体的特征量 8
第四节 大地坐标系转换 11
第二章 向位和向位换算 16
第一节 方向的确定与划分 16
第二节 真向位与舷角 18
第三节 罗向位和罗向位与真向位的换算 20
第四节 磁罗经差和磁罗经向位换算 22
第三章 地图投影和航海用图 30
第一节 地图投影和比例尺 30
第二节 墨卡托海图 34
第三节 高斯公里网图 39
第四节 日晷投影图 43
第五节 识图和用图注意事项 45
第四章 视距和物标能见距 56
第一节 视距 56
第二节 物标能见距和灯标射程 58
第五章 海图作业的基本方法 61
第一节 航程计算 61
第二节 转向绘算 63
第三节 海图作业 65
第四节 航海日志填写 68
第五节 快艇航海工作特点 70
第六章 陆标定位 74
第一节 舰位线和定位基本原理 74
第二节 方位定位 77
第三节 水平角定位 85
第四节 距离定位 88
第五节 移线定位 93
第六节 识别陆标的基本方法 96
第七章 雷达定位与导航 100
第一节 雷达测距测向原理 100
第二节 导航雷达的航海性能及显示功能 102
第三节 物标显影特点和回波识别 109
第四节 雷达定位与导航 119
第五节 自动雷达标绘装置(ARPA) 126
第八章 潮汐和海流计算 130
第一节 潮汐成因 130
第二节 潮汐变化规律 133
第三节 潮汐计算 137
第四节 海流要素计算 141
第九章 风流中航行 148
第一节 风中航行 148
第二节 流中航行 155
第三节 风流中航行 161
第十章 舰位误差分析 166
第一节 观测值均方差和观测值函数均方差 166
第二节 舰位线均方差 174
第三节 舰位均方差 177
第四节 多条舰位线求最可能舰位 184
第五节 推算舰位误差估计 188
第十一章 助航标志 191
第一节 航标的分类及技术装置 191
第二节 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 194
第三节 内河助航标志制度 197
第十二章 航海图书资料和航行指导文件 202
第一节 航海图书目录 202
第二节 海图 206
第三节 航路指南 209
第四节 其他图书资料 212
第五节 航海通告及航海图书资料的改正 219
第六节 航行指导文件 223
第十三章 复杂条件下航行 226
第一节 沿岸航行 226
第二节 岛礁区航行 230
第三节 进出港湾锚地航行 244
第四节 分道通航制 250
第五节 雾中航行 253
第六节 冰区和极区航行 257
第十四章 大洋航行 267
第一节 航迹计算 267
第二节 大圆航法 274
第三节 船舶气象导航 281
第十五章 测定舰船运动性能 288
第一节 测定舰船航速 288
第二节 测定惯性要素 297
第三节 测定旋回要素 298
第十六章 航海计划的拟定和执行 302
第一节 研究和熟悉海区 302
第二节 拟定航海计划的程序 305
第三节 航线选择 306
第四节 航行时间和航速的选择 311
第五节 快艇航海计划的特点 312
第六节 航海计划举例 313
第七节 航行三阶段的航海工作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