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诗歌翻译与主体审美 3
第一章 换一种眼光如何?——从文字结构差异看中英诗歌的不同走向 3
一、汉字象形、感性,充满联想与诗性;英语表音、抽象,理性有余而诗性不足 5
二、汉字单音,因而诗歌重音韵;英语单词表音,因而诗歌重节奏 10
三、文字差异导致:汉诗擅长写景抒情,英诗精于叙事说理 12
第二章 “道”与“逻各斯”:论诗歌翻译中的辩证审美 22
一、消解“逻各斯中心主义”:辩证审美之要诀 24
二、辩证超越:译本诗质与诗性之保证 25
三、主体审美:辩证审美之操纵者 27
第三章 求同抑或求通?——论翻译主体的审美模式 36
一、原文与译文之信息不对等 36
二、原文与译文之受指与能指 39
三、原文能指之能指化与原文能指之受指化 44
第四章 论翻译主体审美之升华与“语言意指性” 60
一、译本中的美学层次超越 60
二、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译本中的切身性概念化 71
三、译者的主体意向性与“语言意指性” 86
第五章 论翻译主体之美学倾向与审美特点 99
一、原诗和译诗:审美信息与审美特质之变化 99
二、创作主体和翻译主体:思维方式之异同 101
三、翻译主体之辩证审美 110
第六章 哲学话语中的翻译主体审美 144
一、“一”与“道”:中西传统译论的哲学源头 144
二、语言哲学的“同一性”与翻译主体所追求的“同一性” 148
三、语言哲学的切身性概念与翻译主体审美 150
下篇 文化透视与翻译研究 164
第七章 文化·语言·翻译——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由之路 164
一、文化:概念与本质 164
二、文化系统:庞大与复杂 166
三、文化特征:多元系统化 170
四、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77
五、翻译与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185
第八章 “道”与“逻各斯”:交相辉映,谐趣横生 192
一、中西译学传统中的相似性 192
二、东方和西方:概念性质之差异 201
三、创作和翻译:主体性特征之差异 204
四、水乳交融:“道”与“逻各斯”在翻译中相遇 206
五、知白守黑:“道”与“逻各斯”存异求同 225
第九章 深化与拓宽:文化转向对翻译研究之影响 242
一、现代阐释: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242
二、权力话语:译作对原作的施暴 247
三、创造性叛逆:一种文化误会 252
四、西论东渐:借鉴抑或照搬? 255
五、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理应在中国成为主流 263
第十章 文化冲撞:文本的解构与重建 270
一、翻译是一种社会行为,而文学翻译仍然是翻译 270
二、诗歌翻译的本质: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273
三、译诗之道:形似而后神似 291
四、闲话文学语境中的风格、文体 312
五、漫谈文学翻译语境中的对话模式与审美再创造及文化语境中的翻译出版 327
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