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
什么是学习 1
什么是学习理论 4
学习的范围 8
学习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11
学习过程的模式 14
第二章学习的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 18
什么是联结理论和认知理论 18
桑戴克的试误说 21
古斯里的S—R接近理论 25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27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30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 35
托尔曼的目的学习理论 37
布鲁纳的学习原则理论 4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6
奥苏伯尔的同化学习论 51
第三章学习的准备 57
什么是学习的准备 57
成熟与学习 59
准备中的个别差异 61
身体发展水平 64
动作技能水平 67
智力水平 70
社交水平 74
自我水平 77
早期刺激水平 79
情趣水平 82
第四章学习的机制 86
学习的暂时神经联系 86
定位理论的早期研究 89
学习的低级部位和高级部位 93
人类的皮层定位88一体两脑和学习 100
学习的电生理学机制 102
学习的生化机制 103
第五章学习动机 109
什么是动机 109
动机的三大因次 111
学习动机的冲突 114
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117
树立学习的心向 121
创设竞赛的条件 123
进行适当的表扬 126
常有成功的机会 129
利用学习的反馈 130
第六章学习和感知 132
什么是感知 132
格式塔的感知理论 135
构造主义的感知理论 137
动作行为的感知理论 140
吉本斯的感知理论 142
感知链 145
强度律 147
差异律 149
组合律 153
变动律 157
起伏律 160
恒常律 161
直观的三种形式 164
感知的品质 168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74
第七章学习和探究 177
探究的含义 177
探究和思维水平 180
因素分析的提出 186
准备阶段 189
孕育阶段 190
明朗阶段 192
验证阶段 194
刺激物的空间模式和时间模式 195
刺激因素的干扰 198
心理定势 200
动机状态 203
个人因素 204
指导的意义 206
指导的三大类型 208
指导学生探究的几点建议 212
第八章学习和检索 220
检索的两种解释 220
检索的三大理论 223
不能检索的原因 228
有意义的内容和方法 235
有效地组织材料 237
过渡的学习 238
科学的复习 240
注意新旧内容的衔接 243
第九章学习和练习 245
重复的练习有效吗? 245
练习的条件 247
练习的要素 251
练习的进程 255
如何使练习生效 258
第十章学习和迁移 269
学习的迁移及其意义 269
桑戴克的共同因素说 272
贾德的概括迁移说 277
学习的迁移原则 280
第十一章学习的效率化 289
联结理论的效率观:自动化教学 289
认知理论的效率观:发现法 294
综合理论的效率观:信息交互活动 298
现代教学法的极端:自由学校 301
教学水平与学生评价 304
教学期望与学生感应 310
教师中心与集体中心 313
教师作风与交往理论 315
思考的两极和态度的两极 322
富有意义的内容和富有意义的方法 324
全面观察和联想技术 327
语言作用和概括手段 330
概念学习和推理水平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