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两宋教育政策与主流教育思潮 1
两宋的文教政策 1
两宋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 5
(一)教育理论发展 5
(二)宋朝时期教育制度 7
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8
理学教育思想的学术源流和主要著作 24
(一)理学时代 24
(二)主要著作 35
王学、洛学学旨变化与南宋理学 37
北宋老学中的性命论 53
(一)性与天道的贯通先秦时期的孟子和荀子虽然分别提出了性善和性恶两种对立的人性论,但他们对人性的来源问题,即人性的本体论依据,没有进行探讨 54
(二)性素朴论 56
(三)复性论 58
(四)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61
儒佛之辩与宋明理学 66
(一)儒佛之辩宋明时期,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寂然未通 66
(二)理学的道德形上学 74
(三)宋明理学的分系 79
中篇 宋初三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论著教育家胡瑗 91
胡瑗的教育思想 99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99
(二)苏湖教法 103
(三)胡瑗教育活动分类资料 112
《宋元学案·卷一》 118
安定学案选读 118
高平讲友 118
论语说 120
春秋说 121
附录 122
宋元学案 124
安定门人 125
荀子辩 126
辩习 130
语录 131
训学者文 133
附录 133
谏院钱先生公辅 135
龙学孙莘老先生觉(附弟览) 136
附录 137
章敏滕先生元发 137
签判田先生述古 138
孙复、石介的教育思想 139
(一)尊儒排佛,重言佛老之害而攻之 140
(二)提倡古文运动,以明道、教化为功 142
(三)重视学政,以复古劝学化行天下 143
(四)重视修身之道的探讨 144
(五)严师弟子之礼,倡活泼笃实的学风 145
《宋元学案·泰山学案》选读 146
高平讲友 147
春秋尊王发微 148
睢阳子集(补) 174
附录 176
直讲石徂徕先生介 179
春秋说 180
徂徕文集 182
附录 186
附录 189
运判刘长民先生牧 189
下篇 南宋诸儒教育文论选读 193
杨万里教育文论选读 193
通州重修学记(节选) 193
谭氏学林堂记 194
秀溪书院记(节选) 195
送王才臣赴秋试序(节选) 196
礼论 197
曾子论 中 198
子思论 上 200
子思论 中(节选) 202
子思论 下 204
人才 上 205
人才 下(节选) 208
庸言(节选) 209
学箴 为清江陈叔声作 212
范成大教育文论选读 213
论知人札子 224
石经始末记 225
姑苏同年会诗序 227
魏了翁教育文论选读 228
(一)神童早登金榜 终生服膺程朱 228
(二)适应政治需要 树立理学权威 230
(三)政治思想开明 积极倡言改良 233
(四)兼收各家之长 创立一家学说 237
(五)倡导理学功过 应有公正评说 242
论敷求硕儒开阐正学(节选) 243
上建康留守叶侍郎适 244
石泉军军学记(节选) 245
书鹤山书院始末 247
普州贡院记(节选) 248
泸州重修学记 249
华亭县重修学记 252
夔州重建州学记(节选) 254
黔阳县学记 256
全州清湘书院率性堂记 257
潭州州学重建稽古阁明伦堂记 259
朱文公年谱序 261
邵万州孝弟蒙求序 263
止堂训蒙序 264
真德秀教育文论选读 264
(一)少幼苦读成器 入仕为国分忧 265
(二)关注国计民生 躬行惠民之政 268
(三)撰讲《大学衍义》阐发理学思想 270
铅山县修学记 278
敬思斋记 279
弘毅堂记 280
政和县修学记 282
龙山书院记 283
南雄州学四先生祠堂记 285
送周天骥序 287
送潭州陈教授序 287
送徐元杰子祥序 289
大学衍羲序 290
西山问答(节选) 291
潭州示学者说 297
崇风教(节选) 299
教子斋规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