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流程 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常态化”机制探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铁著
  • 出 版 社: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900697
  • 页数:1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借鉴各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对河南省信阳市干部选拔任用自荐、考试、考核、票决、交流“五个常态化”机制的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对各地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导论 4

背景: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 4

一、推动科学发展需要“五个常态化” 4

二、发展党内民主呼唤“五个常态化” 5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催生“五个常态化” 6

内涵:一套规范开放的体系 7

一、内容科学化 8

二、程序规范化 8

三、运用经常化 8

四、措施配套化 8

探索:一种配套改革的实践 9

一、初始提名:实施自荐常态化 9

二、素能测评:实施考试常态化 10

三、综合考核:实施考核常态化 12

四、选任决策:实施票决常态化 13

五、优化配置:实施交流常态化 13

解读:一篇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文章 14

一、“五个常态化”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 15

二、“五个常态化”是一次深化改革的探索 16

三、“五个常态化”是一个扩大民主的进程 16

四、“五个常态化”是一种执政能力的考验 17

第一章 自荐常态化——今日毛遂能脱颖 19

第一节 呼唤:初始提名实行自荐 19

一、现状:干部提名方式有三 19

二、局限:“他荐”提名存在不足 20

三、出路:干部自荐势在必行 22

第二节 基石:科学理论支持自荐 23

一、需求层次理论 24

二、自我效能理论 25

三、成就需要理论 26

第三节 案例:不拘一格实践自荐 27

一、毛遂自荐救赵国 27

二、人才自荐兴企业 29

三、干部自荐在行动 30

第四节 平台:制度建设保障自荐 32

一、搭建自荐平台 33

二、规范自荐流程 34

三、完善自荐机制 35

第二章 考试常态化——赛场选马识英才 39

第一节 渊源:回顾科举制度 39

一、存废逾越千年 39

二、体系自成一统 41

三、功过各有几何 42

四、经验应当借鉴 44

第二节 解析:直面公开选拔 47

一、吏制引入新政 47

二、公选不断推进 48

三、考试成效明显 53

四、制度缺陷困境 55

五、探索助推改革 58

六、发展趋向常态 61

第三节 点击:探索素能测评 63

一、客观的测评工具 63

二、深厚的理论基础 68

三、有效的测评功能 70

第四节 创意:考试迈向常态 73

一、完善制度实现公开选拔常态化 73

二、积极推进实现素能测评常态化 76

第三章 考核常态化——政声几何任评说 81

第一节 透视:干部考核现状 81

一、干部考核的功效明显 81

二、科学考核的任务艰巨 82

三、改进考核的条件具备 84

第二节 聚焦:干部考核理论 86

一、公平理论 86

二、双因素理论 87

三、期望激励理论 88

第三节 扫描:中外经验借鉴 88

一、传统吏制考核重德能 88

二、西方文官考核重功绩 91

三、各地考核改革重科学 94

第四节 写真:考核常态化设计 105

一、考准——内容设置要科学 105

二、考实——考核方式要多样 107

三、考常——组织实施要经常 109

四、考活——考核结果要运用 110

第四章 票决常态化——民主决策显公信 113

第一节 轨迹:票决发展脉络 113

一、票决制的由来 114

二、票决制的试点 115

三、票决制的推进 117

第二节 价值:票决彰显民主 119

一、扩大民主之需 119

二、准确用人之举 120

三、提高公信之策 121

第三节 走向:票决突破瓶颈 123

一、由等额票决向差额票决转变 125

二、由程序民主向实质民主转变 126

三、由偶一为之向常态运用转变 127

第四节 借鉴:票决可鉴之处 127

一、企业董事会决策模式 128

二、农村村民自治经验 129

第五节 构想:票决运作流程 131

一、提出初步方案 131

二、充分酝酿讨论 132

三、确定表决对象 132

四、集体投票表决 132

五、宣布投票结果 132

第五章 交流常态化——激活春水满池欢 138

第一节 意义:交流人心所向 138

一、有利于提高干部素质 138

二、有利于正确使用权力 140

三、有利于摆正人际关系 141

四、有利于开阔干部眼界 143

五、有利于合理配置干部 145

第二节 理论:交流依据所凭 146

一、“鲶鱼效应” 146

二、“温水青蛙现象” 147

三、“总裁生命周期” 147

四、“工作倦怠指数” 149

第三节 回放:交流问题所指 150

一、范围不广 150

二、渠道不畅 151

三、机会不均 151

四、监管不严 151

第四节 症结:交流困难所在 152

一、组织方面的原因影响较大 152

二、领导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153

三、干部方面的原因需要正视 153

四、环境方面的原因客观存在 154

第五节 经验:交流工作所鉴 154

一、古为今用 155

二、洋为中用 156

三、借鉴启迪 156

第六节 设计:交流路径所归 157

一、硬化交流措施 158

二、灵活交流形式 160

三、畅通交流渠道 162

四、完善配套措施 164

附录 166

主要参考文献 181

结语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