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医营养治疗学发展简史 2
第二章 中医营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8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8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学说 10
第三节 五脏中心论 11
第四节 体质学说 15
第五节 性味归经理论 17
第三章 中医营养治疗学的主要特点 19
第一节 整体恒动,辨证养疗 19
第二节 药食一体,养疗结合 20
第三节 调理脏腑,重视脾胃 21
第四章 中医营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 23
第一节 预防为主 23
第二节 谨和五味 24
第三节 遵循配伍 24
第四节 三因制宜 25
第五节 轻者治之以食,重者药食并用 27
第五章 饮食禁忌 28
第六章 中医营养治疗常见剂型 32
第二篇 常用养疗药食与方剂 35
第一章 常用养疗食物 35
第一节 谷类 35
第二节 豆类 39
第三节 蔬菜类 42
第四节 食用花类 56
第五节 食用菌类 58
第六节 水果类 60
第七节 坚果类 70
第八节 水产类 73
第九节 畜禽类 80
第十节 蛋类和乳类 84
第十一节 食用油脂 86
第十二节 调味品及其他 89
第二章 常用养疗中药 95
第一节 解表药 95
第二节 清热药 100
第三节 泻下药 105
第四节 祛风湿药 107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108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110
第七节 温里药 112
第八节 理气药 114
第九节 消食药 117
第十节 止血药 118
第十一节 活血化瘀药 121
第十二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24
第十三节 安神药 127
第十四节 平肝息风药 128
第十五节 补虚药 130
第十六节 收涩药 144
第三章 常用养疗方 147
第一节 解表养疗方 147
第二节 清热养疗方 151
第三节 泻下养疗方 155
第四节 祛湿养疗方 157
第五节 温里养疗方 162
第六节 理气养疗方 165
第七节 理血养疗方 168
第八节 化痰止咳平喘养疗方 172
第九节 安神养疗方 174
第十节 补虚养疗方 178
第十一节 消食养疗方 186
第十二节 抗衰防老养疗方 190
第十三节 美容养疗方 195
第三篇 四季养疗 201
第一章 春季养疗 201
第二章 夏季养疗 205
第三章 秋季养疗 209
第四章 冬季养疗 212
第四篇 特定人群养疗 217
第一章 特殊生理阶段人群养疗 217
第一节 孕妇养疗 217
第二节 乳母养疗 220
第三节 小儿养疗 223
第四节 老年人养疗 226
第二章 亚健康人群的养疗 231
第一节 亚健康病因病机 233
第二节 亚健康养疗原则 234
第三节 亚健康常用养疗方 236
第五篇 常见病养疗 245
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245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45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247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250
第二章 消化系统疾病 254
第一节 急性胃炎 254
第二节 慢性胃炎 256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259
第四节 脂肪肝 261
第五节 慢性胆囊炎 263
第六节 慢性腹泻 265
第七节 便秘 267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 271
第一节 心律失常 271
第二节 高血压病 274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77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 280
第四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284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284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286
第三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88
第五章 泌尿与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290
第一节 肾病综合征 291
第二节 慢性前列腺炎 294
第三节 男性性功能障碍 296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与新陈代谢疾病 301
第一节 糖尿病 301
第二节 高脂血症 303
第三节 肥胖症 305
第四节 痛风 307
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9
第七章 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 312
第一节 短暂脑缺血发作 312
第二节 帕金森病 314
第三节 癫痫 315
第四节 神经症 318
第八章 其他各科常见病 322
第一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322
第二节 慢性鼻炎 324
第三节 咽喉炎 325
第四节 痛经 328
第五节 闭经 330
第六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32
第七节 阴道炎症 336
第八节 小儿厌食症 338
第九节 痔 339
第十节 湿疹 341
第十一节 痱子 343
第十二节 痤疮 344
第十三节 荨麻疹 346
第十四节 肺结核 348
第十五节 病毒性肝炎 350
主要参考文献 353
附表 354
1.血糖生成指数(GI)表 354
2.各类营养素在常见食物中的含量表 355
3.七类食物的交换代量表 362
4.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365
索引 370
1.常用养疗食物索引 370
2.常用养疗中药索引 376
3.常用养疗方剂索引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