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1
1 概念的界定和研究对象 1 1
1.1 生猪行业 1 1
1.2 组织 1 1
1.3 农户、行为和行为主体 2 1
1.4 研究对象 2 1
2 问题的提出 3 1
3 研究目标、内容和假说 5 1
3.1 研究目标 5 1
3.2 研究内容 6 1
4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7 1
4.1 数据来源 7 1
4.2 研究方法 7 1
4.3 调查方法与技术路线 11 1
5 创新与不足 15 1
5.1 可能的创新点 15 1
5.2 主要的不足 15 1
理论回顾与研究综述 17 2
1 垂直协作的涵义 17 2
2 垂直协作的相关理论 21 2
2.1 交易成本决定论 21 2
2.2 激励决定论 24 2
2.3 企业能力决定论 25 2
2.4 企业战略管理决定论 26 2
2.5 质量惯例决定论 27 2
2.6 简评 32 2
3 研究综述 33 2
3.1 国内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33 2
3.2 国外对生产者质量控制行为的研究 41 2
4 本章小结 44 2
分析框架 45 3
1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契约选择的视角 45 3
1.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46 3
1.2 行为经济学理论 48 3
1.3 契约理论 49 3
2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模型构建 51 3
3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交易成本的视角 56 3
4 本章小结 59 3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及质量控制情况 61 4
1 江苏省生猪行业发展现状 61 4
1.1 生猪生产规模、市场结构与组织化程度 62 4
1.2 生猪生产地域特征 70 4
1.3 良繁与养殖技术改进 72 4
1.4 消费 73 4
2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形式现状分析 75 4
2.1 数据来源 75 4
2.2 特征描述 75 4
2.3 养猪户参与垂直协作情况 79 4
3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质量控制情况分析 88 4
3.1 养猪户的日常养殖管理及防疫 88 4
3.2 养猪户的质量安全认知和相关态度 93 4
4 本章小结 95 4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 96 5
1 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 97 5
1.1 养猪户养殖管理特征与质量控制行为 99 5
1.2 养猪户垂直协作形式的选择与质量控制行为 99 5
2 研究方法 100 5
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101 5
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107 5
3 检验结果与分析 113 5
3.1 样本选择性偏误检验 113 5
3.2 多元回归分析 122 5
4 本章小结 126 5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的比较分析 127 6
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分析 128 6
1.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128 6
1.2 问卷设计和描述统计 135 6
1.3 估计结果与分析 144 6
1.4 结果与讨论 156 6
2 基于“双栏”选择模型的比较分析 158 6
2.1 变量选择 158 6
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159 6
2.3 结果与讨论 161 6
3 本章小结 167 6
交易成本对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影响分析 169 7
1 理论框架 170 7
2 基于二值Probit模型的因素分析 173 7
2.1 变量选择与说明 173 7
2.2 计量模型与说明 180 7
2.3 估计结果与分析 182 7
3 本章小结 190 7
全书总结与政策建议 192 8
1 全书总结 192 8
1.1 垂直协作和农户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关系 192 8
1.2 江苏省生猪行业农户垂直协作和质量控制情况 193 8
1.3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实证分析 193 8
1.4 垂直协作和养猪户质量控制行为比较分析 194 8
1.5 交易成本对养猪户垂直协作选择及质量控制行为影响研究 194 8
2 政策建议 195 8
2.1 完善生猪行业的生产质量监管体系,增强部门间的合作和沟通 195 8
2.2 加强不同类型农户的适度规模和质量安全培训 196 8
2.3 提高生猪生产阶段和屠宰加工阶段之间的密切协作程度 197 8
2.4 加快农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分级建设,降低契约生产等紧密垂直协作方式的交易成本 199 8
3 研究展望 20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