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现代高校教学管理概述 3
第一章 高校教学管理理念 3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的含义 3
第二节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综述 3
第三节 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重构 6
第二章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要求特征 10
第一节 素质构成 10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养成的基本途径 12
第三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养成的环境支撑 13
第三章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规范 14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师德规范 14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规范 14
第三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规范 15
第四章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 16
第一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校长的基本职责 16
第二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教务处处长的基本职责 16
第三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学院院长的基本职责 17
第四节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中系(教研室)主任的基本职责 17
第二篇 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 21
第一章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21
第一节 教学管理制度的内容与作用 21
第二节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2
第三节 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23
第四节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24
第二章 高校专业建设与管理 25
第一节 专业建设的原则与方向 25
第二节 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26
第三节 专业建设的管理 26
第三章 高校课程建设与管理 28
第一节 课程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28
第二节 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 28
第三节 课程建设方法与途径 29
第四节 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 31
第四章 高校教材建设与管理 33
第一节 教材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33
第二节 教材建设的组织 34
第三节 教材体系与特色建设 35
第四节 教材建设管理 36
第五章 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 37
第一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标准 37
第二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 38
第三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任务 39
第四节 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 40
第六章 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 41
第一节 教风与学风的概念 41
第二节 教风与学风的特征 41
第三节 教风与学风的功能 42
第四节 教风与学风的形成 43
第三篇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教师聘任第一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概述 47
第一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涵义 47
第二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 48
第三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现状 49
第二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程序与内容 50
第一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程序 50
第二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内容 51
第三章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原则与方法 54
第一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原则 54
第二节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模式与方法 55
第四章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 58
第一节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概述 58
第二节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 64
第五章 高校教师素质 71
第一节 高校教师素质概述 71
第二节 高校教师素质结构分析 74
第三节 高校教师素质的培养 82
第六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概述 88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发展历程 88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重要意义 89
第七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解析 92
第一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内容 92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模式 94
第三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内涵 96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与发展 98
第一节 目前高校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 98
第二节 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建议 101
第三节 实施聘任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04
第四篇 高校教学系统设计 109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09
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109
第二节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121
第三节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140
第四节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应用范围和层次 147
第二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上) 151
第一节 学习者分析 151
第二节 学习需要分析 166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174
第三章 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下) 192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分析 192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205
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208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217
第五节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221
第四章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231
第一节 建构主义与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231
第二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与步骤 236
第三节 自主学习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243
第四节 学习环境的设计 263
第五节 研究性学习 270
第六节 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评价 280
第五章 “主导一主体”教学系统设计 290
第一节 “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290
第二节 网络课程(或课件)脚本的“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流程 305
第六章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上) 319
第一节 电视教材的设计 319
第二节 电视教材的设计案例 326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328
第四节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案例 347
第五节 网络课程的设计 361
第六节 网络课程的设计案例 365
第七章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下) 375
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 375
第二节 典型的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案例 388
第五篇 教学运行规范化管理创新 397
第一章 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 397
第一节 教学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要求 397
第二节 教学大纲的制定方法与建议 397
第二章 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401
第一节 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01
第二节 课堂教学环节组织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401
第三章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404
第一节 实验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 404
第二节 实习的组织管理 405
第三节 实训的组织管理 405
第四节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406
第四章 学籍管理 413
第一节 学籍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13
第二节 学籍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413
第五章 教师工作管理 415
第一节 教师工作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15
第二节 教师工作管理的方法与建议 415
第六章 教学设施管理 420
第一节 教学设施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20
第二节 教学设施管理的方法和建议 420
第七章 教学档案管理 423
第一节 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423
第二节 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与建议 423
第三节 教学档案的档号编制方法及保存期限 424
第六篇 高校教改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429
第一章 高校教学改革前沿:课堂教学改革 429
第二章 教学主体与客体:关于信息流动方式 438
第三章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评估 448
第七篇 素质教育与实践性教学 461
第一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461
第二章 核心界域:创新精神 469
第三章 专业特点的影响力与素质测评 477
第八篇 高校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一章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 489
第二章 素质教育建设评估与监控体系 496
第三章 教学保障系统评估体系 505
第四章 高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514
第一节 高校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 514
第二节 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特殊性 516
第三节 高校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 517
第五章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522
第一节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概述 522
第二节 监控内容与框架结构 522
第三节 组织设计与制度安排 524
第四节 运行模式与预警机制 525
第六章 关键评估:教研室评价 528
第一节 名分困惑 528
第二节 地位误区 536
第三节 评价结果的作用评估 544
第九篇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 557
第一章 职称评审制度概述 557
第一节 职称评审制度的历史沿革 557
第二节 高校实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重要意义 559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实施 562
第一节 准备阶段 562
第二节 申报阶段 563
第三节 业绩贡献公示阶段 564
第四节 评审阶段 564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 566
第一节 职称评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66
第二节 改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建议 568
第十篇 高校教师评价 573
第一章 高校教师评价概述 573
第一节 教师评价的概念 573
第二节 教师评价的目的 574
第三节 教师评价的作用 575
第四节 高校教师评价的发展历程 576
第二章 高校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81
第一节 高校教师评价的内容 581
第二节 教师评价的种类与方法 583
第三章 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587
第一节 奖惩性教师评价 587
第二节 发展性教师评价 588
第三节 整合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589
第四章 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591
第一节 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591
第二节 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593
第五章 教师评价的角色误区 597
第六章 发展性评价 604
第七章 区分评价 613
第十一篇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 623
第一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概述 623
第一节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改革的历程 623
第二节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的主要模式 627
第三节 国外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概述 630
第二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评析 632
第一节 国内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632
第二节 国内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问题的原因分析 634
第三章 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队伍建设 636
第一节 收入分配的功能导向 636
第二节 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 637
第十二篇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643
第一章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概述 643
第一节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概念 643
第二节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644
第三节 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 646
第二章 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649
第一节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649
第二节 高校教师对继续教育的理解 650
第三节 我国高校教师继续教育问题分析 652
第三章 改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654
第一节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思路 654
第二节 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654
第三节 改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 656
第四章 高校教师专业化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 658
第一节 教师专业化概述 658
第二节 高校教师专业化的意义 658
第三节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对策 660
第十三篇 高校教师激励 667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内涵与建设要求 667
教学型高校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 674
转型期高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677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的原理 682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强化 693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主体的基本要求 698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原则的准确把握 706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效应的有效强化 712
转型期高校学科建设的行动研究 718
转型期高校教师激励的分段实施方案 724
大学教授与学术活动 732
大学教授激励目标体系的完善 737
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优化 745
生态学理论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752
高校师资培训原则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760
高校师资培训工作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765
高校师资培训工作评价标准和方法 771
高校师资培养激励机制相关问题研究 782
高校师资培养激励方法研究 786
高校师资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 791
对青年教师助课的认识和体会 796
中国计量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对策 798
学习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805
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808
第十四篇 高校创造教育 861
第一章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历史与比较 861
第一节 国外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861
第二节 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866
第三节 创造学研究的国际努力及其对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研究的启示 873
第二章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思想 880
第一节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与高等学校创造教育 880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 890
第三节 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898
第四节 著名教育家的创造教育思想剖析 901
第四章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目标(一)——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907
第一节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目标体系 907
第二节 大学生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发展 910
第三节 大学生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发展 916
第四节 大学生形象思维与创造想象的发展 925
第四章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目标(二)——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 929
第一节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内部动力系统 929
第二节 大学生创造动机的发展 932
第三节 大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形成 935
第四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938
第五章 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 943
第一节 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含义及其依据 943
第二节 高等学校定位与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化与多样性 947
第三节 高等学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与创业教育 952
第六章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957
第一节 高等学校管理的“温室效应”与创造性环境的优化和利用 957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961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与创造性人才培养 966
第四节 高等学校创造教育的保障机制 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