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农业大事记 5
第一篇 大方县农牧机构 41
第一章 县级机构 41
第一节 民国时期 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业行政机构的设置 41
第二章 区乡村机构 49
第一节 区(乡镇)级机构 49
第二节 乡(村)级机构 64
第三章 县局行政、事业、企业单位 68
第一节 农业局 68
第二节 畜牧局 79
第三节 大方县农业办公室(农工部、农经委) 84
第四节 大方县农牧局 85
第四章 党团组织 87
第一节 党组 87
第二节 党总支部 88
第三节 纪检组 89
第四节 党支部 89
第五节 工会 91
第五章 县内各类农民组织 92
第一节 县农会 92
第二节 协会 92
第三节 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 94
第二篇 种植业 101
第一章 自然资源概述 10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01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01
第三节 气候资源 122
第四节 水资源 127
第五节 生物资源 130
第六节 农业气象 131
第二章 农业基础建设 137
第一节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37
第二节 农村能源 146
第三节 农业机械 152
第四节 农田水利 163
第三章 农业技术推广 168
第一节 种植业生产 168
第二节 耕作技术 177
第三节 重点工程实施 185
第四节 土壤 188
第五节 肥料 190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97
第七节 农作物种子 210
第四章 粮食作物 227
第一节 玉米 229
第二节 小麦 232
第三节 水稻 234
第四节 豆类 236
第五节 薯类 240
第六节 高梁 242
第七节 杂粮 242
第五章 经济作物 246
第一节 烤烟 246
第二节 晒晾烟 274
第三节 药材 283
第四节 其他作物 305
第六章 油料作物 309
第一节 油菜 309
第二节 花生 315
第三节 向日葵 315
第四节 油桐、乌桕、油茶籽 316
第五节 其它油料作物 317
第七章 园艺作物 319
第一节 蔬菜 319
第二节 辣椒 326
第三节 茶叶 329
第四节 果树 337
第五节 蚕桑 346
第六节 花卉 348
第七节 食用菌 350
第八章 农业物资管理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52
第一节 农资市场管理 352
第二节 种子管理 353
第三节 农药监督管理 354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355
第五节 农牧业行政执法 357
第三篇 养殖业 359
第一章 大方畜牧业发展概况 359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35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360
第三节 解放后的大方畜牧业 361
第二章 饲草饲料 376
第一节 草地资源 376
第二节 饲料资源 389
第三节 草地 392
第四节 饲草种植和饲料生产 396
第五节 牧草种子生产 409
第六节 饲草饲料科技推广 410
第三章 畜牧品种资源 415
第一节 大牲畜 415
第二节 猪 423
第三节 羊 427
第四节 家禽 432
第五节 犬 441
第六节 兔 444
第七节 蜂 446
第八节 鸽与观赏鸟 446
第九节 海狸鼠 449
第十节 荷兰猪 450
第十一节 野生经济动物 450
第四章 畜牧业生产及畜禽改良 465
第一节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465
第二节 畜禽养殖 480
第三节 畜禽改良 511
第五章 兽疫防治 524
第一节 疫情史略 524
第二节 疫情普查 530
第三节 畜禽主要疫病和寄生虫病防治 535
第四节 中兽医 553
第五节 动物防疫 554
第六节 兽药生产、供应 560
第七节 兽药管理 561
第八节 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561
第六章 生态畜牧业建设 566
第一节 概述 566
第二节 生态畜牧业分区布局 567
第三节 生态畜牧业的现状和主要模式 569
第四节 发展生态畜牧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572
第五节 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574
第七章 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579
第一节 畜牧业经济概述 579
第二节 畜牧业经济形式 582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布局 600
第四节 畜产品交换与价格 615
第八章 水产养殖 637
第一节 水产资源 639
第二节 鱼病 666
第三节 水质 669
第四节 渔业生产 670
第五节 渔业经济 675
第六节 渔具渔法 677
第七节 渔政管理 679
第四篇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及相关管理 683
第一章 农村社会经济 683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制度 683
第二节 农村互助合作 686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695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00
第五节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702
第六节 农村经济 712
第七节 农业产业化 746
第八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751
第九节 农业经营管理 756
第十节 农民 763
第十一节 农村社会保障 783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86
第二章 农业区划 789
第一节 农业粗线条区划 789
第二节 农业细线条区划 793
第五篇 农牧业科技 803
第一章 农业教育 803
第一节 农业中学 803
第二节 羊场坝农校 804
第三节 农业广播电视教育 804
第四节 农民技术培训 804
第二章 农业宣传 812
第一节 农业法规宣传 812
第二节 农村电影 电视 广播 813
第三节 农业书籍 814
第四节 科技“三下乡” 815
第三章 农牧渔业科技研究与推广 816
第一节 大方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816
第二节 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 818
第三节 畜牧兽医科技研究与推广 819
第四节 水产科研与技术推广 826
第五节 果树科研 827
第六节 烤烟科研 827
第四章 农业科技队伍 829
第一节 科技人员的来源和培训 829
第二节 科技人员的构成 829
第三节 技术职称评聘 830
第六节 农业学术团体 839
第五章 农业科研论文与著作 840
第一节 农牧科技成果及文献著作存目 840
第二节 大方县农牧业科普文章名录 859
第六章 农牧业技术标准 863
第一节 种植业标准 863
第二节 畜牧业标准 874
第三节 渔业标准 878
第六篇 人物篇 882
第一章 人物 882
第一节 人物传 882
第二节 人物简介 890
第三节 大方县农业系统副科级以上人员简历 896
第二章 荣誉表彰 906
第一节 先进单位 906
第二节 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丰收奖 912
第三节 受县级以上表彰的个人名录 920
附录 939
附录一 939
大方县农业重要文献 939
大定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案(摘录) 941
大定县首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摘录) 943
中共大方县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央、省、地委放宽农业政策的指示的意见(摘录) 945
中共大方县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摘要) 947
中共大方县委大方县人民政府大方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 949
中共大方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补充意见 953
附录二 954
农谚 954
农候 959
附录三 971
大方县农副土特产品 971
编后记 977
编委会人员简介 978
《大方县农牧志》分编章撰稿人员表 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