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飞行训练介绍 1
1.1 飞行训练的目的 1
1.2 FAA的职责 2
1.3 飞行员考官的职责 3
1.4 飞行教官的职责 4
1.5 飞行训练的渠道 4
1.6 实践考试标准 5
1.7 飞行安全实践 6
1.7.1 防止空中相撞 7
1.7.2 避免跑道入侵 7
1.7.3 失速感知 8
1.7.4 使用检查单 8
1.7.5 控制权的明确转让 9
2 地面运行 10
2.1 目视检查 10
2.1.1 驾驶舱内部 11
2.1.2 机翼外表面和飞机尾部 13
2.1.3 燃油和机油 14
2.1.4 起落架、轮胎和刹车 16
2.1.5 发动机和螺旋桨 16
2.2 驾驶舱管理 17
2.3 地面运行 18
2.4 发动机起动 19
2.5 人工起动发动机 19
2.6 滑行 21
2.7 起飞前检查 24
2.8 着陆后 25
2.9 脱离跑道 25
2.10 停放 25
2.11 发动机关闭 25
2.12 飞行完成之后 26
2.13 防护和保养 26
3 基本机动飞行 27
3.1 四个基本机动 27
3.2 操纵杆的作用和运用 27
3.3 对飞机的感觉 28
3.4 姿态飞行 29
3.5 综合的飞行教育 30
3.6 直线水平飞行 32
3.7 配平控制 34
3.8 水平转弯 35
3.9 爬升和爬升转弯 42
3.9.1 正常爬升 43
3.9.2 最佳爬升率的速度 43
3.9.3 最佳爬升角的速度 43
3.10 下降和下降转弯 47
3.10.1 减功率下降 47
3.10.2 以最小安全空速下降 47
3.10.3 滑翔 47
3.10.4 滑翔转弯 50
3.11 俯仰和功率 51
4 低速飞行、失速和尾旋 53
4.1 简介 53
4.2 低速飞行 53
4.2.1 低于巡航空速的飞行 53
4.2.2 最小可控空速的飞行 54
4.3 失速 55
4.3.1 识别失速 56
4.3.2 失速改出的基本原理 57
4.3.3 失速改出中使用副翼/方向舵 59
4.3.4 失速特性 60
4.3.5 接近失速(逼近的失速)——有动力或无动力 60
4.3.6 无动力的完全失速 61
4.3.7 有动力的完全失速 62
4.3.8 二次失速 63
4.3.9 加速的失速 64
4.3.10 交叉控制失速 65
4.3.11 升降舵配平失速 66
4.4 尾旋 68
4.4.1 尾旋的过程 69
4.4.2 进入阶段 69
4.4.3 初始阶段 69
4.4.4 发展阶段 70
4.4.5 改出阶段 70
4.5 有意的尾旋 71
4.6 重量和平衡要求 72
5 起飞和离场爬升 74
5.1 概述 74
5.2 术语和定义 74
5.3 起飞之前 75
5.4 正常起飞 75
5.4.1 起飞滑跑 76
5.4.2 升空 76
5.4.3 初始爬升 78
5.5 侧风起飞 79
5.5.1 起飞滑跑 79
5.5.2 升空 81
5.5.3 初始爬升 82
5.6 起飞时的地面效应 83
5.7 短场地起飞和最大的爬升性能 84
5.7.1 起飞滑跑 85
5.7.2 升空 85
5.7.3 初始爬升 86
5.8 柔软/粗糙场地的起飞和爬升 86
5.8.1 起飞滑跑 87
5.8.2 升空 87
5.8.3 初始爬升 88
5.9 中断起飞/发动机故障 88
5.10 减噪 89
6 地面参考机动 90
6.1 目的和范围 90
6.2 以地面目标为参考的机动 90
6.3 飘移和地面轨迹控制 91
6.4 矩形航线 94
6.5 跨公路的S形转弯 96
6.6 绕一个点的转弯 99
6.7 基本8字机动 101
6.7.1 顺公路的8字 101
6.7.2 跨公路的8字 103
6.7.3 绕标塔的8字 103
6.7.4 标塔上的8字(标塔8字) 105
7 机场起落航线 111
7.1 机场起落航线及其运行 111
7.2 标准的机场起落航线 111
8 进近和着陆 116
8.1 正常进近和着陆 116
8.1.1 四边 116
8.1.2 五边进近 117
8.1.3 襟翼的使用 118
8.1.4 估计高度和运动 120
8.1.5 拉平 121
8.1.6 接地 123
8.1.7 着陆后的滑跑 123
8.1.8 稳定进近的概念 125
8.2 有意的内侧滑 128
8.3 复飞(中断着陆) 130
8.3.1 功率 130
8.3.2 姿态 131
8.3.3 构型 131
8.4 地面效应 132
8.5 侧风进近和着陆 132
8.5.1 侧风五边进近 133
8.5.2 侧风拉平 135
8.5.3 侧风接地 135
8.5.4 侧风着陆后滑跑 135
8.5.5 最大安全侧风速度 136
8.6 湍流时的进近和着陆 137
8.7 短场地进近和着陆 138
8.8 软场地进近和着陆 141
8.9 无动力精确进近 142
8.9.1 90°无动力进近 143
8.9.2 180°无动力进近 145
8.9.3 360°无动力进近 146
8.10 紧急进近和着陆(模拟的) 147
8.11 错误的进近和着陆 150
8.11.1 低五边进近 150
8.11.2 高五边进近 151
8.11.3 慢速的五边进近 151
8.11.4 功率的使用 151
8.11.5 高的拉平 151
8.11.6 慢的或快的拉平 152
8.11.7 拉平时的平飘 152
8.11.8 拉平时的拉飘 153
8.11.9 接地时的弹跳 154
8.11.10 海豚跳 155
8.11.11 独轮车效应 156
8.11.12 重着陆 156
8.11.13 飘移或偏航时接地 157
8.11.14 在地面上打转 157
8.11.15 接地后机翼升高 159
8.12 打滑 159
8.12.1 动态打滑 159
8.12.2 复原橡胶打滑 160
8.12.3 黏性打滑 160
9 性能机动 161
9.1 大坡度转弯 161
9.2 急盘旋 163
9.3 急转跃升 165
9.4 懒8字 167
10 夜晚的运行 170
10.1 夜晚的视觉 170
10.2 夜晚的错觉 172
10.3 飞行员装备 173
10.4 飞机装备和灯光 174
10.5 机场和导航灯光辅助设施 175
10.6 准备和起飞前检查 176
10.7 起动、滑行和试车 176
10.8 起飞和爬升 177
10.9 定向和导航 177
10.10 进近和着陆 178
10.11 夜晚的紧急情况 180
11 过渡到复杂的飞机 182
11.1 高性能和复杂飞机 182
11.2 襟翼 182
11.2.1 襟翼的作用 182
11.2.2 襟翼的有效性 183
11.2.3 操作程序 184
11.3 可控桨距螺旋桨 186
11.3.1 恒速螺旋桨 186
11.3.2 起飞、爬升和巡航 187
11.3.3 桨叶角控制 188
11.3.4 调节范围 188
11.3.5 恒速螺旋桨的操作 189
11.4 涡轮增压 190
11.4.1 地面增压和高空涡轮增压的对比 191
11.4.2 操作特性 192
11.4.3 热量管理 192
11.4.4 涡轮增压器故障 193
11.5 可收放起落架 194
11.5.1 起落架系统 194
11.5.2 控制和位置指示 194
11.5.3 起落架安全装置 195
11.5.4 紧急起落架放下系统 196
11.5.5 操作程序 197
11.6 过渡训练 200
12 过渡到多发飞机 202
12.1 多发飞行 202
12.2 概述 202
12.3 术语和定义 203
12.4 系统部件的操作 204
12.4.1 螺旋桨 204
12.4.2 螺旋桨同步 208
12.4.3 燃油交叉输送 208
12.4.4 燃气加热器 209
12.4.5 飞行指引/自动驾驶 209
12.4.6 偏航阻尼器 210
12.4.7 交流发电机/发电机 210
12.4.8 前端行李舱 210
12.4.9 防冰/除冰 211
12.5 性能和限制 212
12.6 重量和平衡 214
12.7 地面运行 217
12.8 正常和侧风时的起飞和爬升 218
12.9 改平飞和巡航 220
12.10 正常进近和着陆 220
12.11 侧风进近和着陆 222
12.12 短场地起飞和爬升 223
12.13 短场地进近和着陆 224
12.14 复飞 224
12.15 中断起飞 225
12.16 升空后发动机故障 226
12.17 飞行中发动机故障 230
12.18 发动机失效时的进近和着陆 231
12.19 发动机失效时的飞行原则 232
12.20 低速飞行 235
12.21 失速 235
12.21.1 无动力失速(进近和着陆) 236
12.21.2 有动力失速(起飞和离场) 236
12.21.3 尾旋感知 237
12.22 发动机失效——方向失控示范 237
12.23 多发飞机的训练考虑 242
13 过渡到后三点式飞机 245
13.1 后三点式起落架飞机 245
13.2 起落架 245
13.3 滑行 245
13.4 正常起飞滑跑 247
13.5 起飞 248
13.6 侧风起飞 248
13.7 短场地起飞 249
13.8 软场地起飞 249
13.9 接地 249
13.10 着陆后的滑跑 250
13.11 侧风着陆 251
13.12 着陆后侧风滑跑 251
13.13 轮着陆 252
13.14 短场地着陆 252
13.15 软场地着陆 253
13.16 在地面上打转 253
14 过渡到涡轮螺旋桨飞机 254
14.1 概述 254
14.2 燃气涡轮发动机 254
14.3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255
14.4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类型 256
14.4.1 固定轴 256
14.4.2 分轴式/自由式涡轮发动机 259
14.5 反推力和BETA范围的运行 263
14.6 涡轮螺旋桨飞机的电气系统 265
14.7 运行考虑 267
14.8 训练考虑 270
15 过渡到喷气式飞机 272
15.1 概述 272
15.2 喷气发动机基础 272
15.3 操作喷气发动机 274
15.3.1 喷气发动机点火 275
15.3.2 连续点火 275
15.3.3 燃油加热器 276
15.3.4 设定功率 276
15.3.5 推力和推力杆的关系 276
15.3.6 推力随转速的变化 277
15.3.7 喷气发动机的慢加速 278
15.4 喷气发动机效率 278
15.5 没有螺旋桨效应 279
15.6 没有螺旋桨滑流 279
15.7 没有螺旋桨阻力 280
15.8 速度限制 280
15.9 从超速状态恢复 282
15.10 马赫抖振边界层 283
15.11 低速飞行 284
15.12 失速 286
15.13 阻力装置 290
15.14 反推力装置 291
15.15 喷气式飞机飞行中的飞行员感觉 292
15.16 喷气式飞机的起飞和爬升 294
15.16.1 速度V 294
15.16.2 起飞前程序 294
15.16.3 起飞滑跑 295
15.16.4 抬前轮和升空 297
15.16.5 初始爬升 297
15.17 喷气式飞机进近和着陆 298
15.17.1 着陆要求 298
15.17.2 着陆速度 298
15.17.3 重要区别 299
15.17.4 稳定进近 300
15.17.5 进近速度 301
15.17.6 下滑道的控制 302
15.17.7 拉平 302
15.17.8 接地和滑跑 304
16 紧急程序 306
16.1 紧急情况 306
16.2 紧急着陆 306
16.2.1 紧急着陆的类型 306
16.2.2 心理危险 307
16.3 基本的安全概念 307
16.3.1 概述 307
16.3.2 姿态和下降率控制 309
16.3.3 地形选择 309
16.3.4 飞机构型 310
16.3.5 进近 310
16.4 地形类型 311
16.4.1 受限制的区域 311
16.4.2 树林(森林) 311
16.4.3 水面(水上)和雪地迫降 312
16.5 起飞后的发动机故障(单发失效) 312
16.6 紧急下降 313
16.7 飞行中着火 314
16.7.1 发动机着火 315
16.7.2 电器着火 315
16.7.3 客舱着火 316
16.8 飞行控制面故障/失效 316
16.8.1 襟翼完全失效 316
16.8.2 不对称(分离)襟翼 317
16.8.3 升降舵失控 317
16.9 起落架故障 318
16.10 系统故障 320
16.10.1 电气系统 320
16.10.2 皮托静压系统 321
16.11 发动机仪表指示异常 322
16.12 飞行中舱门打开 324
16.13 目视飞行意外地飞入仪表气象条件 325
16.13.1 概述 325
16.13.2 识别 326
16.13.3 维持飞机控制 326
16.13.4 姿态控制 326
16.13.5 转弯 327
16.13.6 爬升 327
16.13.7 下降 329
16.13.8 复合的机动 330
16.13.9 过渡到目视飞行 330
术语表 331
索引 356
缩写词 365
译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