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第一讲 文学与儒家 1
当下文学解读是贬抑儒家的 1
僵化意识下的文学史 5
儒家,知文学者 8
儒者分合与文学 11
最重情者是儒家 15
第二讲 文学与道家 18
对道家、道教的错误认识 18
战国人眼中的《老子》 19
从《老子》与修道合一到老庄与道教合一 22
历代只以儒家为国教吗 26
文学、书法与道教的关系超乎想象 28
第三讲 文学与佛家 35
中国佛教伦理观下的文学 35
对文人、宗派信仰的张冠李戴 38
佛教儒学化 44
佛教影响下的文学世界 48
第四讲 文学与经学 54
目录分类中的文学与经学 54
文学与经学的分分合合 57
经学对文学的作用 65
复古是强有力的革新力量 71
第五讲 文学与史学 73
先秦时期是文史一体 73
汉魏之际文、史之分 77
刘知几的重要性是分开文、史 82
文学与史学融合的体现 84
第六讲 文学与子学 92
洋溢文学意识的子部书 92
子部书的持论之风与论难并行 99
诸子的文学化 102
诸子与文学的分途 104
子部书里的文学现象 107
第七讲 文学与书法 111
所谓现代书法 111
传统书法的现实境地 116
守住书法的法 118
何谓真正的书法 122
书法与诗法同重意、韵 126
清人书风源于苏黄而非汉魏 131
第八讲 文学与绘画 134
中国绘画是转向文学的 134
中西绘画的不同走向 138
诗画合一 141
文人绘画重神似 144
中国画中的文学 148
第九讲 文学与音乐 153
中西音乐之对比 153
历史流变里的音乐 160
文学形式中的音乐 165
音乐的没落 167
文学与音乐的疏离与亲密 172
第十讲 文学与武侠 174
为何会有侠 174
战国之侠儒侠、墨侠 178
汉唐之侠 182
唐代侠的另一个面向:非理性 185
明代以后侠的正面化 187
侠义文学苏醒 190
第十一讲 文学与社会 193
社之本义 193
历代社、会形态 200
论中国社会要知道社、会 202
社、会与文学相映发 204
文人结社、秘密社会与文学 209
第十二讲 文学与国家 214
天下观念中的逸民、遗民现象 214
中西方不同的人与国家观 219
与国家相关的文学现象 220
国家兴亡之叹 227
身世之变的吟咏 229
第十三讲 文学与时代 232
文学脱离的历史观 232
编年史中的文学 233
朝代史下的文学 235
唐诗宋词就是指唐宋吗 238
时代气运与文学 239
西方历史观下的文学 240
唯物史观与文学 245
第十四讲 文学与地域 249
中国文学地域观不鲜明 249
汉唐文体汇归时期没有地域观 251
地域作为文学分类标志的出现 254
清人的区域意识 258
被解释出来的地域文学 261
慎谈地域文学 266
第十五讲 文学与读者 270
读者为什么重要 270
读者群与作品 274
教读者阅读的方法 276
作品变化万千为读者 280
读者造就的经典阐释 286
出版是不能忽视的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