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素质教育观 2
一 主体教育观 2
二 教育的发展功能观 5
三 个性教育观 7
四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 9
第二章 基础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研究 14
一 教育评价的概念体系 14
二 教育评价的分类 20
三 学校教育评价模式 24
四 基础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 27
第三章 学习观念的现代化 33
一 终身学习观 34
二 综合知识观 35
三 知识财富观 36
四 协调发展观 37
第四章 掌握学习理论与目标导学 41
一 掌握学习理论 41
二 目标导学 42
三 教学结构 44
四 成果模型 47
五 目标导学策略举例 48
第五章 布卢姆的《教育评价》 51
一 新的教育观 51
二 新的评价观 54
三 教育目标的制定及测量 55
四 掌握学习理论 57
五 形成性评价 58
六 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60
第六章 情感领域教育目标与评价 63
一 情感目标连续体 63
二 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纲要 66
三 内化过程与情感目标的实现 69
第七章 情感领域价值观形成研究 74
一 价值 74
二 价值观形成连续体 75
第八章 德育目标分类研究 80
一 德育领域与情感领域 80
二 教育方针与情感目标 82
三 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 85
四 情感目标与整体目标 88
五 情感目标的再分类 94
六 教育过程与情感连续体 99
七 德育的构成 101
八 双向评价理论 104
第九章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107
第十章 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研究 113
一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标分类 113
二 教材与大纲中的教育目标 114
三 教育方针与动作技能目标 115
四 “大纲”对动作技能目标的要求 116
五 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动作技能目标 117
六 动作技能目标的设置 118
七 认知与动作技能 120
八 动作技能与实践应用 122
九 目标分类与整合 124
十 动作技能目标制定 125
第十一章 人的素质结构模式及对学生素质评价的启示 132
一 人的素质及其结构 132
二 素质结构的四维立方模式 134
三 素质教育的内容与目标启示 137
四 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构造与评价 139
第十二章 学生质量评价理论及实践研究 144
一 素质教育质量 144
二 “三发展”教育质量评价理论 145
三 学生基础素质的测评 146
四 学习能力测评 147
五 个性测评 149
第十三章 学生基础素质评价方案 152
一 学生基础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52
二 指标说明 153
三 目标行为分解举例 155
四 一种简化测评 157
第十四章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案 160
一 评价指标体系 160
二 测评方式 161
三 指标说明 162
第十五章 学生特长发展评价 165
第十六章 应用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169
第十七章 教学过程与评价 175
一 基础性评价 175
二 形成性评价 177
三 发展性评价 180
四 自评与他评 181
第十八章 现代课堂教学原则 185
一 教育观念的发展 185
二 主体性原则 186
三 效率性原则 190
四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192
课堂教学评价表 200
第十九章 教师评价 202
一 教师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202
二 传统的教师评价 203
三 教师评价辩证 205
四 教师评价的一种探索 207
五 成功评价 209
第二十章 职工工作评价——心理调节与积极性激发 213
一 管理的核心是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213
二 个体积极性行为模式 214
三 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源 215
四 积极性的激发与维持 217
五 个体积极性的心理调节 219
第二十一章 办学评价研究 223
一 办学效益 223
二 办学效益的一种简单计算 224
三 分层评价方案 225
第二十二章 中小学办学效益及其评价 230
一 中小学办学效益的含义 230
二 研究中小学办学效益的意义 231
三 中小学办学效益评价 232
第二十三章 教学中常用测量知识介绍 241
一 测验试题的难度及区分度分析 241
二 测验结果的解释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