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变革的需要 1
第一章 从服从到参与 3
大变异 3
学校教育的目的 5
参与的意义 6
内在动机VS外在动机 10
参与和公平 11
一种必要的范式转换 13
第二章 理解规范性系统 14
规范秩序 15
四种规范类型 16
规范的复杂性:说教、实践和伪装 18
维持虚构和阻止系统性变革 19
不需要叛逆者 23
规范的一致性 25
关键问题 26
第三章 承诺、参与和服从的模式 28
持续改善之规范 28
适应规范的模式 29
革新形成的阶段 31
符合规范的变量源 33
服从:以自我控制、非正式和正式控制为手段 42
关键问题 43
第二部分 六大关键系统 47
第四章 招募和引导系统 49
作为高杠杆活动的引导 49
一种社会学和人类学透镜 50
招募和引导的两种类型 51
引导的焦点 52
招募和引导系统的联系 53
有效的招募系统 53
招募新教师 55
有效的引导系统 57
改善引导系统 58
关键问题 59
第五章 知识传递系统 64
信服和说服 64
四种知识类型 67
知识传递系统 69
知识的创造与引入 70
理解知识基础 72
创造变革的需要 74
理论转化为实践 75
教师作为领导者 77
关键问题 77
第六章 权力和权威系统 81
权力和影响力 81
权威 81
一种动态的互动 82
一种附加的策略 86
放权、教师赋权、家长参与和学校本位管理 86
制裁与奖励 90
持续改进的规范 92
关键问题 92
第七章 评价系统 96
掌握和持续改进 97
持续改进和责任 98
表现可见度 99
有价值的评价 100
期望的知识 101
激励和服从 102
关键问题 102
第八章 方向性系统 104
建立和维持方向 104
协调努力 112
结构滞后 114
关键问题 117
第九章 边界系统 119
组织设置 119
边界的广泛性 120
边界的渗透性 122
边界维持和边界入侵 125
学校和社区 126
需要重新界定 128
重新界定学生的边界位置 129
对学校改革的意义 133
关键问题 134
结论性评论 137
第三部分:新规范 新价值 新方向 139
第十章 变化的背景 141
工具性组织和表达性组织 141
一个需要强调的重点 142
公立学校:从表达性组织到工具性组织 143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紧张关系 146
新技术的影响 148
第十一章 美国公立教育的未来 151
附录A 154
设计参与性课业 154
背景品质 155
不参与的来源 160
背景无处不在 165
选择品质 166
小结 170
附录B 172
索引 174
参考书目 198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