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2.5 岁,孩子出生就有敏感期 3
第一节 视觉敏感期——新生儿对明暗相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 3
解读孩子的视觉敏感期 3
用眼睛认识这个新奇的世界 5
视觉敏感期对孩子具有重要意义 8
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 10
第二节 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12
婴儿一出生就具有听觉能力 12
用科学的方法让宝宝听力更好一点 14
孩子更喜欢听“妈妈腔” 17
第三节 口腔敏感期——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 20
解读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20
用嘴巴“尝尝”这个世界 22
什么东西都喜欢放到嘴里 24
喜欢吃手的孩子 27
孩子喜欢张口就咬 29
第四节 手的敏感期——用手探索环境、感知世界 32
解读孩子手的敏感期 32
用小手触摸世界 35
重视孩子手的敏感期 37
孩子似乎总是见人就伸手打 40
第五节 行走的敏感期——乐此不疲地来回走 43
解读孩子行走的敏感期 43
行走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46
喜欢爬楼梯的孩子 48
让孩子顺利度过走的敏感期 50
第六节 语言的敏感期——一遍又一遍重复他人的话 53
解读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53
通过重复和模仿让孩子学习说话 55
孩子爱上了骂人、说粗话 58
对悄悄话着迷的孩子 61
孩子说话有点口吃 63
第七节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对很小的东西感兴趣 66
解读孩子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66
细小事物敏感期孩子的心理 69
不要打扰孩子 71
第二章 2.5 ~3岁,关注孩子的敏感期 77
第一节 自我意识产生的敏感期——“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77
解读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 77
孩子似乎有点“自私” 79
“不”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82
孩子的“自我中心” 85
喜欢和小朋友争抢玩具 87
第二节 空间的敏感期——喜欢在凳子上爬上又跳下 90
解读孩子的空间敏感期 90
家长不要干涉孩子的探索 93
对孔情有独钟 95
垒高成了孩子的新游戏 97
第三节 秩序敏感期——需要一个稳定且有秩序的环境 100
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100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02
孩子乐于给物品找主人 105
不合要求就要重来 107
第四节 模仿敏感期——大人做什么,孩子也跟着做什么 110
解读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110
模仿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112
警惕孩子染上“模仿瘾” 115
第三章 3~4岁,理解孩子敏感期的行为 121
第一节 执拗的敏感期——孩子不可理喻地胡闹 121
解读孩子的执拗敏感期 121
孩子总是与父母对着干 123
孩子似乎有点暴力 125
孩子就是不洗手 127
第二节 审美和完美的敏感期——每件事情都不能出错 130
解读孩子的审美和完美敏感期 130
让孩子认识真正的美 132
这个时期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135
第三节 色彩敏感期——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138
解读孩子的色彩敏感期 138
色彩对孩子的智商、情商和性格都有影响 140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寻找并依恋志同道合的朋友 143
解读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 143
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技能 146
孩子的交际从交换开始 149
孩子总被欺负怎么办 151
第四章 4~5岁,和孩子一起度过敏感期 157
第一节 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我是从哪里来的” 157
解读孩子的出生敏感期 157
解读孩子的性别敏感期 160
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 162
性别敏感期孩子的行为——对妈妈的乳房感兴趣 165
第二节 婚姻敏感期——“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 168
解读孩子的婚姻敏感期 168
孩子开始谈论恋爱结婚了 170
婚姻敏感期的不同阶段 172
趁机培养孩子的婚姻观 176
第三节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开始崇拜某一个偶像 179
解读孩子的身份确认敏感期 179
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心理 182
偶像可以让孩子越变越好 184
第四节 绘画敏感期——从胡乱画到有章法 186
解读孩子绘画的敏感期 186
绘画敏感期的发展过程 189
让孩子自由地绘画 193
第五节 音乐敏感期——孩子天然的语言表达形式 195
解读孩子的音乐敏感期 195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197
第五章 5~6岁,让孩子在敏感期自由成长 203
第一节 书写与阅读敏感期——对文字符号产生了极大兴趣 203
解读孩子的书写与阅读敏感期 203
没人看得懂的文字 205
孩子爱上了阅读 208
第二节 数学敏感期——对数的序列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212
解读孩子的数学敏感期 212
学习数学要循序渐进 214
学习数学的误区 216
第三节 社会规则敏感期——懂得共同建立和遵守规则 219
解读孩子的社会规则敏感期 219
破坏规则会让孩子非常痛苦 221
不要强迫孩子做违背规则的事情 223
第四节 文化敏感期——汲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226
解读孩子的文化敏感期 226
孩子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