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古都杭州的大市场催生了天目笋干 1
1-1.为什么笋干在天目山区首先加工生产? 1
1-2.天目山禅源寺的小和尚偶然间发明了笋干加工法 2
1-3.昭明太子和老和尚偶然间发现了笋干汤很鲜 3
1-4.神奇的北纬30°效应 4
1-5.以竹为宝向皇帝称功求荣的传说 4
第二部 戎氏家族与天目笋干的故事 6
2-1.一方土养一方人 6
2-2.战争阻碍了城乡贸易,山区人民被逼自给自足,以物易物 7
2-3.戎源顺小店因战事由盛变衰 8
2-4.戎桂泉壮胆闹市场,把笋干、冬笋、火腿等山货运销到杭州、余杭,把山区急需的食盐和糖贩运到山区 8
2-5.戎润德以盐为本,上山办笋干加工厂 9
2-6.立夏开焙,全家男女老少齐动员,各司其职 10
2-7.笋干厂人多气旺、设施齐全 11
2-8.老板采用奖励政策,工人们千方百计多拗笋 12
2-9.一夜春雨,次日产量聚增,吓得焙师傅临阵脱逃 12
2-10.舍得用盐、旺火煮笋、及时烘制,笋干质量大有提高 13
2-11.认真精加工,包装精美,运销到杭州、上海,行家以质定价,开了高价 14
2-12.戎顺昌笋干质量优、数量多,上海各行家用宴请、招待到名剧院看戏等手段招揽生意 17
2-13.戎氏父子成了传播城市文化的新闻人物 17
2-14.山货销往城市,日用百货运回山区供应,戎顺昌生意越做越大 18
2-15.戎桂泉胆大心细,在上海、杭州广交商友,摸清了笋干的产销情况,取得了经商的主动权 19
2-16.戎顺昌笋干远销香港、北京、天津、宁波等大城市 20
2-17.戎桂泉年轻志大,意欲在杭州开办山货行 21
2-18.天目山区解放,戎顺昌商家应天目区人民政府之命,从上海购来一汽车(6000多斤)麦粉,解救粮荒 21
第三部分 集体化生产,供销社调拨,天目笋干成了临安“三宝”之一 23
3-1.1950年—1955年天目笋干产销体制处于新的尚未形成,旧的已不顺畅的状态 23
3-2.1955年—1958年笋干产销体制大变革 24
3-3.1958年—1982年农产品统购统销,天目笋干成了临安“三宝”之一 24
第四部 地方志《临安和於潜县志》中记载天目笋干的名称、产地、产销量等演变情况 27
4-1.清代称笋干为“青笋干” 27
4-2.民国时期,笋干的名称和产地 27
4-3.天目笋干被名人称为“天目七绝之一” 28
4-4.民国初年,天目笋干的产量 28
4-5.民国26年,天目笋干销到海外 28
4-6.抗日时期,笋干的产量大减 28
后记 29
附件: 33
1-1.竹笋加工产品和技术的演变历史和今后改进创新的意见 33
1-2.天目笋干地方标准 45
2-1.杭州张生记酒店开发了天目笋干的名菜--“笋干老鸭煲” 52
2-2.《青年时报》记者郭涛报道张国伟的母亲开发了“笋干老鸭煲” 54
2-3.饮食文化研究专家宋宪章品评“笋干老鸭煲” 55
2-4.特一级厨师张生记北京店厨师长潘光辉谈“笋干老鸭煲”一煲打响美名扬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