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语境中努力引领先锋学术(总序)&任平 1
序&张舒予 1
前言 1
第一章 媒介素养是什么:概念的界定 1
第一节 国内外学者既有定义述略 1
一 国外学者既有定义分析 1
二 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学者的诠释 7
三 大陆学者的认识与看法 8
第二节 与定义有关的若干问题分析 11
一 关于“素养”内涵的中外差异 11
二 关于“媒介”与“媒介素养” 14
三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对象问题的澄清 16
四 相似性术语之间的关系分析 17
第三节 本书概念的界定与解析 18
一 概念的性质及概念界定的方法 18
二 媒介素养是什么:本研究概念的界定 19
第二章 全球媒介素养教育:历史、模式、理论 24
第一节 全球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历史回眸 24
一 电影教育期(1920—1950年) 25
二“美学概念”期(1950—1970年) 25
三 媒介与教育的整合期(1970—1990年) 29
四 多元化时期(1990年至今) 32
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基本模式分析 37
一 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基本划分 37
二 复合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38
三 复合Ⅲ型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实践样式 41
四 践行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考核依据 43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分析 44
一 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大众传播理论密切相关 44
二 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主要传播效果论 45
三 符号学 48
四 文化研究理论 49
五 从传播理论到教育理论的转化 50
第四节 媒介素养教育历史、模式、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54
一 媒介素养教育历史的启示 54
二 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启示 56
三 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启示 57
第五节20世纪80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动因与特点 59
一20世纪80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动因 59
二20世纪80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共同点 61
第三章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进展与现实 64
第一节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进展 64
一 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64
二 研究文献空间分布 65
三 著作统计 66
四 学术会议 66
五 硕博论文撰写情况 69
六 教育技术学有关媒介素养研究文献分析 70
第二节 国内研究成果述评 72
一 国外及中国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介绍 72
二 中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论证 73
三 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 74
四 中国媒介素养调查统计分析 74
五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75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76
第四章 媒介素养教育: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特色 79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围涵盖媒介素养教育 79
一“教育技术”的误解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产生的困惑 80
二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在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中的定位 82
三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意义 85
第二节 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区别与联系 87
一“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内涵解析与差异比较 87
二“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存在相互融合之趋势 91
第三节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研究特色 95
一以“教育技术知识”为媒介与教育的桥梁 96
二以“信息处理”为线索建构媒介素养本体 98
三以“视觉文化”为导向践行媒介素养教育 101
第五章 媒介素养本体结构:建构的视角 103
第一节 我们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 103
一 媒介素养是当代人们参与社会的有效保证 103
二 媒介素养是适应中国媒介环境变化的利器 105
第二节 我们是如何处理媒介信息的 108
一 媒介信息的量变到质变 109
二 媒介信息自动处理流程 110
三 自主媒介信息意识薄弱的后果 113
第三节 媒介素养本体结构概述 116
一 媒介素养本体建构方法 117
二 媒介素养本体结构概述 119
三 媒介素养本体应用原则 125
第六章 媒介素养本体详解:解构的视角 127
第一节 媒介素养知识结构 127
一 认识媒介 129
二 媒介参与 132
三 使用媒介 134
第二节 媒介心理 136
一 社会认知类型与层次 136
二 动机与情绪 137
三 媒介心理作用 139
第三节 媒介素养的技能 140
一 文本技能 141
二 过程技能 144
第四节 媒介素养中的信息处理任务 145
一 符号筛选任务 146
二 符号意义匹配任务 150
三 符号意义建构任务 152
四 符号表达任务 155
第五节 自主媒介信息意识 156
一 自主媒介信息意识假想模型 156
二 自主媒介信息意识区域解析 158
三 自主媒介信息意识功能解析 160
第六节 本体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160
一 正确地认识媒介素养本体 161
二 辩证地应用媒介素养本体 165
第七章 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 167
第一节 媒介素养教育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合理性 167
一 视觉文化的内涵:从根源“超越保护主义” 168
二 视觉文化的历史演变:“看”的历程 173
三 视觉文化的特点:“超越保护主义”的可能 175
四 媒介素养教育与视觉文化的渊源 176
五 视觉文化传播为媒介素养教育建构了发展平台 179
第二节 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围绕本体的延展 181
一 什么是媒介素养教育 182
二 围绕本体的双向性延展:“超越保护主义”的保障 183
第三节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视觉文化的整合与建构 189
一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选择 190
二 国内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选择 198
三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文化”取向 205
四 视觉文化的整合与建构:“超越保护主义”的源泉 206
第四节 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视觉文化反哺与内化 214
一 媒介素养教育实施演进过程 214
二 视觉文化反哺:“超越保护主义”的实现 217
三 视觉文化内化: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灵魂 221
第五节 媒介素养教育评价:视觉文化反思与协商 233
一 真实性评价是媒介素养评价的主要方式 234
二 真实性评价中视觉文化的反思与协商 241
第八章 实践中的探索:VcTP课程模型 253
第一节 媒介素养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254
一 现有媒介素养课程的状况 254
二 媒介素养课程面临的问题 256
第二节VcTP课程模型设计与应用 259
一VcTP课程模型设计 259
二VcTP课程模型应用 266
第三节 我们实践中的策略与建议 269
一 九个基本策略 270
二 三点建议 273
结语:总结与展望 281
一 核心结论 281
二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83
三 展望未来 284
参考文献 286
附录一 国外媒介素养专家开放式问卷调查 302
附录二 媒介素养重要网站列表 312
附录三 ProQuest博硕论文库中与“媒介素养”相关的博士论文题录 316
附录四 2004—2010年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硕博论文题录 319
附录五 2002—2010年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上媒介素养教育相关文献题录 324
附录六 媒介教育格伦瓦德宣言 326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