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学术史 1
二 研究主旨和章节安排 11
第一章 《中国评论》创立的时代背景 14
第一节 19世纪中后期“亚洲地中海”地区的文化格局 17
第二节 香港的文化交流与《中国评论》的创立 24
第二章 《中国评论》概览 32
第一节 《中国评论》的前身 33
第二节 《中国评论》史实考 38
一 《中国评论》的关注范围 39
二 《中国评论》的栏目设置 40
三 《中国评论》的编辑 41
四 《中国评论》的出版地点和时间 46
五 《中国评论》的发行渠道和范围 49
六 《中国评论》停刊缘由蠡测 52
第三节 《中国评论》的作者群体 52
第四节 《中国评论》的后继者 61
第三章 《中国评论》的内容 66
第一节 《中国评论》的内容——总览 66
第二节 《中国评论》对中国语言的研究 70
一 比较研究方面 71
二 汉语方言研究方面 77
第三节 《中国评论》所翻译之汉籍 81
一 《中国评论》所翻译的汉籍 82
二 文献翻译与汉学研究 103
第四章 《中国评论》与西方汉学(上) 107
第一节 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期刊 110
一 19世纪与中国和远东研究相关的诸期刊 113
二 西方世界第一份真正的汉学期刊——《中国评论》 117
第二节 19世纪后半期“侨居地汉学”的代表 122
一 作为“侨居地汉学”代表的《中国评论》:几个典型个案 123
二 “侨居地汉学”在汉学研究方面的突破 133
第三节 《中国评论》对西方汉学的推动 135
一 评论 137
二 论战 154
三 倡导 172
四 信息交流 176
第五章 《中国评论》与西方汉学(下)——论该刊对西方新学科的引入与运用 180
第一节 麦克斯·缪勒——东西方学术之桥 182
第二节 《中国评论》对比较语言学的应用与不足 188
一 艾约瑟等对比较语言学的引入与研究 188
二 福兰阁的批评 192
第三节 《中国评论》的汉语方言研究及其影响——以庄延龄的相关研究为讨论中心 204
一 庄延龄的方言研究:从《中国评论》到《华英字典》 205
二 后继者:武尔坡利齐、商克和高本汉 209
三 高本汉对庄氏汉语方言研究评价的误差及其原因 214
四 庄延龄汉语方音记录的准确性问题 218
第四节 《中国评论》对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引入 219
一 民俗学方面 219
二 民族学方面 223
三 碑铭学方面 230
第六章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英国汉学——以《中国评论》为讨论中心 233
第一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汉学在远东的代表性刊物 236
第二节 英国汉学在远东的成长和进步 240
第三节 视野与评价: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英国汉学 245
结语 253
附录 265
一 《中国评论》目录(共150期) 265
二 《中国评论》作者索引(共405人) 405
三 庄延龄《中国评论》刊文目录 465
四 艾德《中国评论》刊文目录 489
五 湛约翰《中国评论》刊文目录 493
六 艾约瑟《中国评论》刊文目录 496
七 波乃耶《中国评论》刊文目录 504
八 《中国评论》“学界消息”栏目所报道新书一览 507
九 《中国评论》“学界消息”栏目所报道期刊索引 577
十 《中国评论》“目录选集”栏目所收录新书一览 586
十一 《中国评论》“目录选集”栏目所收录期刊索引 734
参考文献 773
表1-1 1862—1901年香港人口数统计 25
表2-1 相关著述对China Review的略称和译名一览 32
表2-2 国内外主要图书馆收藏《中国评论》状况一览 50
表2-3 《中国评论》骨干作者基本信息一览 54
表3-1 《中国评论》内容分类统计 67
表3-2 《中国评论》所刊发的比较语言研究方面的主要论文一览 72
表3-3 《中国评论》所刊发的关于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论文一览 78
表3-4 《中国评论》所刊发的关于翻译汉籍的主要论文一览 82
表4-1 《中国评论》所刊发的庄延龄研究汉语方言相关论文一览 126
表4-2 艾德在《中国评论》所刊发的关于香港史的主要论文 130
表4-3 《中国评论》所刊发的主要评论文章一览 146
图5-1 翟理斯《英华字典》(1892)中的两个例字 208
图5-2 台湾土著戎装像 224
图5-3 台湾土著所使用的武器 224
图5-4 卜士礼所利用的两枚西夏文钱 231
表6-1 近代远东地区英国主导的与汉学相关的主要期刊一览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