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型解读 1
第一部分 教育学 8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8
图解教材 8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9
第二节 教育学概述 19
试水招教 30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33
图解教材 33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4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42
试水招教 51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53
图解教材 53
第一节 教育目的 54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61
第三节 教育制度 68
第四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72
试水招教 76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79
第二节 学生 95
第三节 师生关系 98
试水招教 103
第五章 课程 106
图解教材 106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07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14
第三节 课程内容 116
第四节 课程结构 119
第五节 课程管理 121
第六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124
第七节 课程评价 127
第八节 课程资源 129
试水招教 132
第六章 教学 134
图解教材 134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35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37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44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153
第五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58
第六节 教学模式 162
第七节 教学评价 165
试水招教 169
第七章 德育 173
图解教材 173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74
第二节 德育内容 177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78
第四节 德育原则 181
第五节 德育模式 183
第六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86
试水招教 190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92
图解教材 192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193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98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201
试水招教 207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210
图解教材 210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210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212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213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215
试水招教 217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218
图解教材 218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218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220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 223
试水招教 227
附录Ⅰ学记 228
第二部分 心理学 232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232
图解教材 232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32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234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37
试水招教 238
第二章 认知发展与教育 240
图解教材 240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241
第二节 记忆 251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263
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 268
第五节 注意 282
试水招教 290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293
图解教材 293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94
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 302
试水招教 307
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309
图解教材 309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309
第二节 能力 315
第三节 人格 323
试水招教 337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340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340
图解教材 340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340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342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344
试水招教 345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347
图解教材 347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347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357
试水招教 361
第三章 学习理论 363
图解教材 363
第一节 学习概述 364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67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374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81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84
试水招教 388
第四章 学习心理 390
图解教材 390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91
第二节 学习策略 403
第三节 学习迁移 410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417
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 428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435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441
试水招教 454
第五章 教学心理 457
图解教材 457
第一节 教学设计 458
第二节 课堂管理 467
试水招教 483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485
图解教材 485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486
第二节 学生心理辅导 491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500
试水招教 513
第四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516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516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516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526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 527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 530
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 533
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537
第一节 依法执教 537
第二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 538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 542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542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548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550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555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561
第六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562
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568
第八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570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576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576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 576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578
第二章 新课程理念 581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581
第二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582
第三节 新的教学观 584
第四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585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588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588
第二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 590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594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9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 594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596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97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597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599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60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600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600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 60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60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603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605
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612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 612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 612
第二节 教案的设计技能 613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615
第一节 课堂导入 615
第二节 课堂提问 616
第三节 课堂对话 617
第四节 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 618
第五节 结课技能 619
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 620
第一节 教学口语表达 620
第二节 教态语言表达 621
附录Ⅱ 教育写作 624
第八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628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28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63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35
第四章 法律部分 643
第五章 行政管理 646
第六章 公文写作 648
第七章 常识部分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