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规律性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智奎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6024
  • 页数:6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原点是多发的,毛泽东是集大成者。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关系。指出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中,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推进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巩固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制度形态。阐述了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民族性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时代化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具体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化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群众性实践相结合的大众化过程。从学理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根据;对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进行了理论反思。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原点是多发的,毛泽东是集大成者 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9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关系 12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23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23

(二)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 2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29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35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3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研究方法 3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39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性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42

(四)中外案例分析法 51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分析 5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 53

一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民族性特点相结合的民族化过程 53

二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时代化过程 55

三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具体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化过程 57

四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群众性实践相结合的大众化过程 59

第二节 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61

一 经验上升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途径 61

二 经验向理论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向度 63

三 当代中国发展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重要体现 65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对外传播 70

一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公开传播自己的理论主张 71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能够而且需要走向世界 73

三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宣传阐释 75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存在形态 78

一 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78

二 中国化的实践道路 83

三 中国化的制度体系 8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9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96

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 96

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100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10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108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 108

二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 113

三 马克思主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11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与具体性 119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性 119

二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 121

三 马克思主义一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12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与当代性 126

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 126

二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 129

三 马克思主义历史性与当代性的统一 13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步与思想源泉 137

第一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动 138

一 中国人通过十月革命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138

二 中国人通过十月革命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140

三 十月革命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141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奠定 143

一 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143

二 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组织主体 144

三 培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体 145

四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级基础 146

第三节 井冈山斗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步 147

一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148

二 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50

三 不断把中国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152

四 在同错误思想的交锋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55

五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 15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框架的形成 160

一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160

二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62

三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163

四 制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 164

第五节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融合 166

一 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是两种具有契合点的不同文化 166

二 两种不同性质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碰撞与融合 170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种文化融合的成果 17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17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179

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的艰难抉择 180

二 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发展 181

三 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成熟 183

四 解放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胜利 185

五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特点 186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89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 189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195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

一 延安整风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共识 199

二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201

三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 204

四 党的七大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正式确立 206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 208

一 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208

二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及其理论成果 212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18

一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长远指导作用 218

二 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220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 22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拓展 226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 226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基础 23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 236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拓展 239

五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4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 245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45

二 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 247

三 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理论形态 251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52

一 “三个代表”产生的时代背景 252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255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 258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59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 259

二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263

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65

四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68

第五节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关系 270

一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划分历史性飞跃理论依据 270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精髓:实事求是 272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74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77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77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与真理性 279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281

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自信 284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及其特点 28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诞生基础 287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实践基础 287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理论基础 29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的表述方式与层次划分 296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总结的表述方式 296

二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密切相关的若干范畴 297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经验与阶段性经验 300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层次性 30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304

一 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 304

二 扎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308

三 筑牢人民主体和群众根基 315

四 重视党的思想等各项建设 320

五 坚持兼收并蓄的世界眼光 32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特点 328

一 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 329

二 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 330

三 兼具时代性与传承性 334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当代意义与历史价值 336

一 理论意义:可升华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336

二 实践价值:进一步增强实践的主动性实效性 338

三 世界历史价值:构成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339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规律性认识 343

第一节 规律的内涵及规律的发现、把握和运用 343

一 规律的基本内涵 343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揭示 345

三 列宁对帝国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揭示 346

四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和揭示 347

五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揭示 34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是客观存在 351

一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翻译 351

二 马克思主义从日本间接传入中国 352

三 马克思主义从法国、德国等间接传入中国 353

四 列宁主义从苏联传入中国 354

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客观存在的认识 356

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的规律性 35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 361

一 “结合律” 361

二 “正反律” 363

三 “创新律” 372

第四节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的关系及规律性认识 381

一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的逻辑与历史统一性原则 381

二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的时空坐标:两次历史性飞跃 384

三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 386

四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三者的辩证统一性 388

五 “结合律”、“正反律”、“创新律”与其他规律性的关系 389

第八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393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格之一:独立自主 394

一 独立自主的基本含义 394

二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独立自主 396

三 毛泽东与独立自主 398

四 邓小平与独立自主 403

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独立自主 405

六 独立自主的当代价值 407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格之二:实事求是 408

一 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 408

二 实事求是的历史线索 411

三 反对教条主义 418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格之三:服务人民 421

一 服务人民与群众路线 421

二 群众路线的历史发展 425

三 人民群众的构成与作用 429

四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433

第四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品格之四:与时俱进 435

一 与时俱进的基本含义 435

二 经典作家的与时俱进 436

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与时俱进 439

四 发展与坚持 445

结束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450

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451

(一)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451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53

(三)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53

(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革命性 455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459

二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行推进,突出和彰显大众化 46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行推进 463

(二)突出和彰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65

(三)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467

三 强化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新的历史课题 468

(一)强化问题意识,解决实际问题 468

(二)提出新的课题,作出新的科学回答 469

四 引领社会思潮,践行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71

(一)善于正确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471

(二)践行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73

五 扩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影响 473

附录一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国际视野 47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发展及启示 475

一 马克思主义在苏联东欧发展的主要历程 476

二 马克思主义在苏东发展的教训启示 48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越南的发展及启示 490

一 越南的特殊国情 490

二 马克思主义在越南发展的历史进程 493

三 马克思主义在越南发展的理论成果 498

四 马克思主义在越南发展的经验启示 50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朝鲜的发展及启示 504

一 朝鲜的特殊国情 504

二 马克思主义在朝鲜发展的历史进程 505

三 马克思主义在朝鲜发展的理论成果 508

四 马克思主义在朝鲜发展的经验启示 511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在老挝的发展及启示 513

一 老挝的特殊国情 513

二 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历史进程 516

三 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理论成果 518

四 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经验启示 520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在古巴的发展及启示 523

一 古巴的特殊国情 523

二 马克思主义在古巴发展的历史进程 525

三 马克思主义在古巴发展的理论成果 527

四 马克思主义在古巴发展的经验启示 529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共性分析 530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特点 531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 533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成果 536

四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启示 538

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部分典型案例解析 541

第一节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41

一 马克思主义为何需要中国化 541

二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发展 544

三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547

第二节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50

一 中国革命的道路与前途 551

二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553

三 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 553

四 社会主义与民主 554

五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556

六 比较与评析 557

第三节 毛泽东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560

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561

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党政军建设 562

三 井冈山斗争基础上诞生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566

四 “井冈山道路”的宝贵启示 569

第四节 李立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71

一 过程 571

二 纠错 573

三 评析 574

第五节 左翼文化运动 579

一 文艺大众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推广 579

二 社会科学大众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581

三 左翼文化运动培育了一批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582

第六节 “罗明路线”和对邓、毛、谢、古的错误批判——教条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残酷打击 587

一 教条主义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残酷打击的逐步升级 587

二 反罗明路线,打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588

三 打击邓、毛、谢、古,矛头直接指向毛泽东 591

第七节 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 594

一 毛泽东发动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 594

二 整风运动的历史过程 597

三 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98

四 正确评价延安整风运动 600

第八节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03

一 三大改造的理论基础与历史背景 603

二 三大改造的过程及成效 605

三 三大改造的启发: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610

第九节 “双百方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13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完善 613

二 “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 617

三 “双百方针”的贯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22

第十节 “大跃进”的重大失误 626

一 批评“反冒进”与“大跃进”的产生 626

二 “大跃进”的进程及特征 628

三 “大跃进”的影响和启发 631

第十一节 邓小平与经济特区建设 634

一 经济特区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634

二 经济特区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637

三 经济特区建设的经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639

主要参考文献 642

后记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