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研究与经营管理活动 1
第一章 工作研究序论 1
表1.1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式 3
表1.2 美日的工资与生产附加价值关系 4
2 工作研究的意义 5
3 工作研究的发展沿革 7
4 工作研究的范畴 14
图1.1 工作研究之范畴 16
习题 17
第二章 工作研究的实施 19
5 工作研究的实施步骤 19
6 工作研究之实施深度 23
表2.1 工作研究技术实施深度之决定 24
7 工作研究与经济性考虑 26
表2.3 年操作成本包含设备折旧比较表 27
表2.2 设备投资比较表 27
8 工作研究与人的问题 30
表2.4 i(1+i)n/(1+i)n-1表 31
习题 35
9 程序分析的意义 37
第三章 程序分析—操作程序图、流程程序图、组作业程序图、线图 37
10 程序分析为工作研究的起步 38
图3.1 工作分析的各种技术 39
11 程序分析之技术 39
12 程序图为工厂改善之基本工具 40
13 使用符号 41
14 操作程序图之意义 43
图3.2 操作程序图之构架 44
15 操作程序图之构成 44
图3.3 交叉表示法 45
图3.4 弹簧组件装配流程图 46
16 操作程序图之用途 46
图3.5 操作程序(现行方法) 47
17 流程程序图之意义 48
18 流程程序图之构成 49
图3.6 流程程序图例 49
图3.7 流程程序图样式 50
图3.8 流程程序图样式 51
图3.9 材料流程程序图 52
图3.10 工作范围简图 53
19 流程程序图之分析及用途 54
20 流程程序图检核表 55
21 组作业程序图之意义 58
22 组作业程序图之构成和分析 59
图3.11 组作业程序分析图 60
图3.12 组作业程序分析图 61
23 线图 62
图3.13 线图 63
图3.14 线图 64
图3.15 三度空间线图 65
24 实例分析 66
图3.16 实例分析 67
图3.17 实例分析 68
图3.18 实例分析 69
图3.19 实例分析 70
图3.20 汽车号牌工厂 71
图3.21 漆喷、乾燥钢网输送带 71
图3.22 牌板搬运专用木箱 72
表3.1 汽车号牌制程分析总表 73
图3.23 汽车号牌制程分析图 74
图3.24 机械工场的制程流程图 75
图3.25 喷漆工场的制程流程图 76
习题 77
26 人机程序图之意义 81
25 作业分析的意义 81
第四章 作业分析—人机程序图、多动作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 81
27 人机程序图之构成 82
28 人机程序图之用途 83
图4.1 人一机程序图 84
29 人机程序图实例分析 85
图4.2 人机程序图:铸件之精铣(原来方法) 86
图4.3 人机程序图:铸件之精铣(改良方法) 87
30 人机程序图检核表 88
31 多动作程序图 90
图4.4 转化器中接触剂之检验(原方法) 91
图4.5 转化器中接触剂之检验(改良方法) 92
32 操作人程序图之意义 92
33 操作人程序图之构成 93
图4.6 操作人程序图 95
图4.7 操作人程序图 96
34 操作人程序图之用途 97
36 操作人程序图之检核表 98
35 操作人程序图之实例分析 98
图4.8 操作人程序图:玻璃管之切割 99
图4.9 操作人程序图:玻璃管之切割 100
37 闲余能量分析 102
图4.10 一位工人操作五部机器进度图 105
图4.11 工资与机器成本关系图 106
38 工作的标准化 106
图4.12 标准作业指导书 107
图4.13 零件检验标准书 108
习题 109
40 动作分析之方法 115
39 动作分析之意义 115
第五章 动作分析 115
41 动素 116
图5.1 动素表 117
42 动素之检讨 126
43 动素之应用——动素程序图 127
图5.2 动素程序图 129
图5.3 动素程序图 130
44 动素检核表 131
45 动作经济之意义 134
46 动作经济原则 136
47 实例解析——手部动作(1-3) 137
图5.4 手部之动作 138
图5.5 工作位置图 138
图5.6 螺帽及垫圈装配盛箱、工具及滑槽 139
图5.7 木制来定器 139
图5.8 堕送滑槽侧面图 140
48 实例解析——动作级次(4) 141
49 实例解析——动量之利用与曲线及节奏(5-8) 143
图5.9 老法摺图 145
图5.10 改良法摺图 146
50 实例解析——物料及工具之定位(9-10) 147
图5.11 水平面最大与正常动作面积 148
图5.12 最大与正常动作范围全体面积 149
图5.13 水形及垂直之最大与正常动作范围图 150
图5.15 弧形排列法 151
51 实例解析——利用重力堕送(11-12) 151
图5.14 直线排列法 151
图5.17 重力滑槽 152
图5.16 堕入另件箱 152
52 实例解析——适当照明与舒适姿势(14-16) 153
53 实作解析——手工作之解除(17) 154
图5.18 足踏式点焊装置 155
54 实作解析——工具用途之合并(18) 156
图5.19 双边同时操作钻孔夹具 156
55 实作解析——工具应用之位置(20-22) 157
图5.21 螺丝刀与扳手之配合 157
图5.20 钳锤——能挟能敲 157
图5.22 打字机字母键位置比较图 158
56 动作经济原则之检讨 159
表5.1 动作经济原则 160
表5.2 两手同时使用表 161
图5.23 正常与最大之工作范围(平面) 163
图5.25 有效视野 164
图5.24 正常与最大之工作范围(垂直面) 164
57 工作改善 166
习题 168
第六章 影卡分析 171
58 彰片分析之源始与意义 171
59 细微动作研究之步骤 172
60 细微动作研究之优点 172
61 细微动作研究有关设备器材 173
图6.2 微计时仪 175
图6.1 摄影机 175
图6.3 放映机 176
62 拍制影片之程序 176
图6.4 工作桌、补助镜面与摄影机之关系位置 177
图6.5 8mm与16mm摄影机之视角 177
图6.6 8mm影片之规格 178
图6.7 8mm影片摄影与放映时之情形 179
63 影片分析——对动图 180
图6.8 镜头、快门开角度与影片之关系位置 180
图6.9 对动图 182
64 影片分析之应用 183
图6.10 摄影速率分类 184
66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优劣点 184
65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意义 184
图6.11 ELMO微速度自动控时仪 186
67 微速度动作研究之适用范围 187
68 拍摄微速度动作研究影片之方法 188
69 时间研究导源 191
第七章 时间研究概论 191
70 时间研究的定义 193
71 时间研究的目的 194
72 时间研究的应用 195
73 时间研究的阶次 198
74 时间研究的技术 199
习题 200
第八章 密集抽样——马表时间研究 201
75 密集抽样时间研究 201
76 时间研究之设备 201
图8.1 十进分计两针马表 203
图8.2 十进时计两针马表 203
图8.3 时间观测板 205
图8.4 时间研究表 207
图8.5 时间研究表 209
77 时间研究之实施步骤 211
78 获取资料 212
79 划分并记述操作单元 215
80 测时方法 218
表8.1 时间研究表 220
81 时值记录法 221
82 摒弃异常值 223
图8.6 管制界限 225
83 决定观测次数 226
图8.7 群体标准差与样本标准差之关系 228
表8.2 d2值表 232
表8.3 时间研究表 233
图8.8 联线法 235
84 评比 235
85 赋予宽放 236
86 标准时间之运算 237
表8.4 D3,D4值表 239
87 评比的定义 243
第九章 评比 243
图9.1 评比结果之分布 244
88 正常速度 245
图9.2 常态曲线 246
89 评比之影响因素 246
图9.3 学习曲线 247
图9.4 学习曲线 248
90 评比的实施 248
91 评比之方法——平准化法 249
表9.1 熟练系数 252
图9.5 熟练与努力之关系 253
表9.2 努力系数 253
表9.3 工作环境系数 254
表9.4 一致性系数 255
92 速度评比 259
93 客观评比 260
表9.5 难度调整系数 262
表9.6 重量难度调整系数 263
表9.7 重量难度调整系数(续) 264
94 合成评比 265
表9.8 合成评比(例) 266
95 评比训练 267
图9.6 评比测验 268
图9.7 评比训练 269
96 宽放之意义 271
第十章 宽放 271
97 宽放研究方法 272
98 宽放之型态 273
99 动力操作之宽放时间 277
100 宽放值之赋予 278
101 各种作业型态的标准时间 281
表10.1 温度与疲劳宽放率 284
表10.2 噪音与疲劳宽放率 284
表10.3 照明疲劳宽放率 284
表10.4 CO2浓度之判定基准 285
图10.1 紧张度图 287
图10.2 Flicker值 287
图10.3 工作时精力消耗情形 288
表10.5 各种之动作与RMR之关系 289
图10.4 新陈代谢率与疲劳宽放率之关系 290
表10.6 操作宽放时间修正值 291
102 机器干扰 292
图10.5 人一机程序图 293
表10.7 机器干扰率与作业员效率之比较 293
表10.8 机器干扰率(J)表 298
表10.9 工作者工作效率(H%)表 299
图10.6 在巡视作业上的机器放置率图 301
习题 303
第十一章 分散抽样—工作抽查 305
103 工作抽查之背景 305
104 工作抽查之应用 307
105 连续测时与随机测时 308
图11.2 直接测时记录 309
图11.1 连续时间分割 309
106 工作抽查之实施步骤 310
表11.1 工作抽查分类表 311
表11.2 机械工作之分类 312
表11.3 人员工作之分类 312
表11.4 宽放之分类 314
图11.3 机器与员工配置图 315
表11.5 工作抽查表格 316
表11.7 空闲时间细分 317
表11.6 空闲时间分析 317
表11.8 绝对误差基准表 319
图11.4 工作抽查次数决定图(可靠界限95%) 322
表11.9 需求精度与观测次数之关系(可靠界限95%) 322
图11.5 工作抽查方法 324
表11.10 机器生产率 326
107 工作改善实例研究 328
图11.6 分瓣作业场布置图(现状) 328
表11.12 工作抽查之结果 329
表11.11 工作抽查之结果 329
图11.7 分瓣作业场布置图(改善案) 330
图11.8 秤量及装填作业场布置图(现状) 331
表11.13 对27个秤量工人作518次之观测结果表 331
表11.14 对27个装填工人作518次之观测结果表 332
图11.9 秤量及装填作业场布置图(改善後) 333
表11.15 改善成果比较表 333
表11.16 实施两次抽查所获得之结果表 334
表11.17 平均停止率8.2%中之详细内容表 335
表11.18 某月份之抽查结果表 336
图11.10 停止率及?管制图 338
表11.19 月别停止率表 340
表11.21 检讨与对策 341
表11.20 装配作业员的工作抽查统计表 342
108 设定标准时间实例研究 343
109 分散抽样与密集抽样之比较 345
第十二章 合成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355
110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之意义 355
11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之类型 357
112 方法时间测定(MTM)之历史 358
113 MTM之基础 359
114 MTM动作要素说明 359
图12.1 伸手动作型态(Ⅰ) 360
图12.2 伸手动作型态(Ⅱ) 360
图12.3 伸手动作型态(Ⅲ) 361
图12.5 伸手Ⅱ型 361
图12.4 伸手Ⅰ型 361
表12.1 伸手时间值之加算 362
表12.2 型态Ⅱ及Ⅲ之R时间值计算式 362
图12.6 伸手Ⅲ型 362
图12.7 身体的补助动作 364
表12.3 各种材料的动摩擦系数 364
图12.8 GIC 366
图12.9 对称性 368
图12.10 眼睛之移动距离与垂直距离 370
图12.11 FM动作 371
图12.12 LM动作 371
115 MTM之分析与记录 374
表12.4 TMU 374
表12.5 伸手——R(Reach) 375
表12.6 搬运——M(Move) 376
表12.7 旋转——T(Turn)及加压AP(Apply Pressure) 377
表12.8 抓取——G(Grasp) 377
表12.9 对准——P(Position) 378
表12.10 放手——RL(Release) 378
表12.11 卸拆——D(Disengage) 378
表12.12 ET和EF 379
表12.13 全身动作 379
图12.13 同时动作 380
116 MTM时间值之可靠性 381
图12.14 冲钢片动作分析单 382
117 工作因素之历史 383
表12.14 旋摆运动 383
表12.15 各种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之分析比较 384
118 影响工作之变数 385
119 工作因素应用在工作衡量 387
120 工作因素之标准动作单元 388
表12.16 身体部位与工作因素代号表 389
表12.17 工作因素时值表 390
表12.18 工作因素时值表(续) 391
表12.19 握取工作因素表 398
表12.20 握取工作因素表(续) 399
表12.21 预对工作因素时值表 401
表12.22 装配工作因素表 402
表12.23 心智过程工作因素表(简化) 404
121 预定动作时间法(PTS)之检讨 404
表12.24 伸手——R(Reach) 406
表12.25 移物——M(Move) 407
表12.26 旋转及加压 408
表12.27 全身动作 408
表12.28 旋摆运动 409
表12.29 浓缩MTM时值表 411
表12.30 简易MTM时值表(已包含15%宽放) 413
表12.31 MTM简易资料表(时间已含有宽放率15%) 414
表12.32 MTM简易分析的同时动作表 415
123 标准资料法的特性 431
122 标准资料法概论 431
第十三章 合成法—标准资料法 431
124 标准资料法之实施 432
表13.1 钻床作业时间研究资料 434
表13.2 单元之性质区分 435
图13.1 取材料 436
表13.3 取材料 436
图13.2 装置在治具上 437
图13.3 栓紧在治具上 438
图13.4 松开治具 439
图13.5 共点图表Ⅰ放射型 440
图13.6 共点图表Ⅱ上斜型 441
图13.7 共点图表Ⅲ下斜型 441
图13.8 钻孔作业 441
图13.9 钻刀开始切削的长度 443
图13.10 钻孔切削时间的计算图表 443
表13.4 重量与装卸时间之关系 444
表13.5 孔径孔深与加工时间之关系 444
表13.6 多变数表 445
表13.7 多变数表 446
表13.8 多变数表 447
第十四章 工作管理 451
125 工作管理之意义 451
126 管理项目之设定 451
127 作业绩效分析与管制 452
表14.1 各种管理指标例 453
图14.1 工时的构造 457
表14.2 某课的工时实绩 457
表14.3 某课的实施效率报告 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