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训诂与语文教学 1
训诂和训诂学 14
什么是训诂 什么是训诂学 14
训诂和训诂学的发展 19
训诂学的功用 25
为阅读古代书面语言扫除障碍 25
属于障碍的几种情况 26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 50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词义系统 50
词的本质和特性 51
古今词义的继承和发展 55
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 59
旧义的死亡 60
新义的产生 62
词义的转移 66
多义词和词义的引申 72
一词多义 72
词义的引申 78
词义引申的途径 85
同状的引申 86
同位的引申 87
同性的引申 89
因果的引申 91
时空的引申 92
动静的引申 94
礼俗的引申 96
反向引申 97
用比喻方法的引申 99
用借代方法的引申 100
词义的系统性 102
词义引申的类型 102
本义与引申义形成的词义系统 105
训诂的基础工作 116
词形类别及特点 116
单音词 117
复音词 121
迭音词 121
联绵词 121
复合词 123
偏义词 127
辨析同义词 128
什么是同义词 128
同义词的形成 130
同义词的作用 134
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140
同义词在意义上的差别 142
同义词在使用上的差别 146
同义词在感情色彩上的差别 149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150
辨析同义词应注意的问题 155
对词义的理解 157
如何确定词义 165
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165
从词典中选择义项确定词义 169
训诂的方法 173
词义的解释 173
探求本义 173
探求本义的原则 179
解释本义 185
划清义界 195
义界的类型 199
辨析通假 205
通假的产生 211
通假的类型 215
通假的辨析 218
阐释特义 221
避讳 221
委宛语 231
传统的训释方法 238
形训 238
声训 244
声训的应用 248
声训的方法 253
义训 255
以今语释古语 255
以通言凡语释方言 256
以本字与假借字相训 258
用义界揭示词义 260
用对文概括词义 262
增添词素解释词义 265
用描述比况词义 266
褒贬取舍法 268
古注 270
古注的由来 270
古注的体例 273
侧重典故来源和语词出处 276
侧重增补史实和考证人名地名 277
侧重阐发原著的哲理 278
训诂用语 278
随文注释的训诂用语 279
通释文字的训诂用语 283
训诂学的应用 292
改革文言文教学 292
解词 293
关键性词语的讲解 294
重点词语的选择和讲解 297
解词的时同必须兼顾析句 307
章句 309
辨疑似 311
审异同 314
通古今 316
切实用 318
课文讲解 324
《战于郎》(示例之一) 325
《赤壁怀古》(示例之二) 329
讲述课文的几个问题 335
古籍整理 337
断句 337
注释 345
姓氏名字 346
出身官职 349
典章制度 357
天文历法 359
山川地理 365
礼俗器用 370
成语典故 375
方言俗语 379
考校 383
考证故实 383
是正文字 385
修订古注 386
辨别事理 389
鉴别伪书 393
产生伪书的原因 393
鉴别伪书的方法 385
翻译 398
以今译古 399
就音显义 403
(附)整理古籍要有深厚的知识作基础 405
编篡词书 407
各具特色的典范 408
《尔雅》 408
《释名》 411
《说文解学》 412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 415
《辞源》 417
《辞海》 418
《新华字典》 420
《现代汉语词典》 422
编纂的准备工作 423
拟定编纂方案 424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25
编纂的方法 430
选词和立目 430
注音 435
编写条目 438
义项和编排 439
标注词性 445
标明词的用场 447
书证 448
最后的审查 453
附录 463
主要参考书目 463
书名、篇名索引 466
重点词语通检 522
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