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底盘性能的基本 1
1-1.底盘的构成和功能 1
1-2.底盘的高行驶性能 3
(1)底盘行驶性能的基本是轮胎性能 3
(2)底盘行驶性能取决于各装置的协调 3
第2章 底盘行驶性能和轮胎性能 7
2-1.转弯的力学 7
(1)转弯时力的平衡和转弯侧向力 7
(2)转弯姿态和转弯机理 12
(3)转弯极限 15
2-2.操纵稳定性和悬架性能 16
(1)稳定性和操纵性 16
(2)抗干扰性(稳定性) 18
(3)NSP和转弯轨迹——转向不足、过度转向 22
(4)悬架特性和稳定性 24
(5)提高操纵性和稳定性——高能力的概念 26
(6)操纵稳定性的动态考察 32
(7)狭义的操纵稳定性和广义的操纵稳定性 35
2-3.轮胎的转向性能 36
(1)滑移角——转弯侧向力特性 36
(2)转弯时内外轮负荷移动和转弯侧向力的负荷依存性 39
(3)轮胎的制动、驱动特性 44
(4)转弯侧向力特性的驱动、制动力依存性和转弯极限 47
(5)提高转弯极限 49
2-4.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 52
(1)驱动形式和操纵稳定性 53
(2)驱动形式和牵引极限 55
(3)驱动形式和行驶性能 58
第3章 悬架的功能及构造 60
3-1.悬架的基本功能和一般的结构 60
(1)悬架的基本功能——跳动 60
(2)悬架的吸收冲击功能 61
(3)悬架的基本构造 65
3-2.悬架几何学和车轮姿态 67
(1)悬架几何学的重要性 67
(2)主销偏移距变化、外倾变化与几何学 68
(3)车轮前束角与几何学 71
3-3.悬架柔性 72
(1)联杆接头结构与柔性 72
(2)悬架前后刚度与脉冲性冲击 73
(3)弹性转向的机构 75
(4)几何学和柔性共同发挥作用 75
3-4.稳定性和悬架特性 80
(1)底盘性能的基本——稳定性 80
(2)起伏不平路面上的稳定性 81
(3)制动时的稳定性 83
3-5.汽车姿态控制 86
(1)汽车姿态控制 86
(2)防下沉几何形状 87
(3)防前倾和防扬起几何形状 91
(4)侧倾运动和车身举起为零的几何形状 95
3-6.转向功能与前悬架 96
(1)转向机构 96
(2)转向功能与几何学 99
3-7.悬架设计的实际 105
(1)各种性能处在矛盾之中 105
(2)悬架布置的制约条件 105
(3)李彼希的最小律和底盘性能 107
第4章 各种悬架的结构和特征 109
4-1.前悬架 409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 109
(2)单横臂式悬架 112
(3)双横臂式悬架 116
(4)多联杆式悬架 119
4-2.FR车的后悬架 122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 122
(2)前置斜定位臂式悬架 122
(3)双横臂式悬架 125
(4)多联杆式悬架 128
4-3.FF车的后悬架 137
(1)悬架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背景 137
(2)单横臂式后悬架 137
(3)全纵臂式后悬架 141
(4)扭杆式后悬架 142
(5)双横臂式后悬架 146
(6)多联杆式后悬架 146
4-4.悬架形式和底盘行驶性能 148
第5章 悬架调节件的结构及特性 151
5-1.弹簧的功能和结构 151
(1)弹簧的功能 151
(2)弹簧结构和特性 153
(3)杠杆比和弹簧刚度 159
(4)稳定装置 159
5-2.减震器的性能和结构 159
(1)减震器的性能 159
(2)减震器的结构及特性 160
5-3.橡胶衬套的结构和特性 166
5-4.调节件特性设计概要 170
(1)考虑弹簧刚度的方法 170
(2)减震器阻尼特性研究 173
(3)稳定装置作用 174
第6章 制动、转向和LSD 176
6-1.制动器的功能和构造 176
(1)制动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 176
(2)制动系统的构成和工作机构 179
(3)前后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时的稳定性 184
(4)部件特性和制动性能 187
6-2.动力转向系统 191
(1)动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191
(2)PS系统的工作机构 193
(3)构成PS系统的部件及其机构 196
6-3.LSD(带差动限制的差速器) 198
(1)差速器的功能和构造 198
(2)LSD的功能及基本原理 202
(3)机械式LSD和底盘行驶性能 204
(4)粘性LSD的机构 209
第7章 底盘控制及可变机构 211
7-1.底盘控制技术 211
(1)适应控制 211
(2)主动控制 212
7-2.减震器控制和空气悬架 213
(1)日产“超声波”悬架系统 215
(2)丰田的“压电TEMS” 217
(3)电子控制空气悬架 218
(4)控制悬架的发展趋势 222
7-3.主动控制悬架 223
(1)主动控制悬架的原理 223
(2)主动悬架的目的和控制 224
(3)主动控制悬架的系统构成 227
7-4.4WS 229
(1)4WS的目的及原理 229
(2)日产HICAS的理论与结构 233
(3)4WS技术发展趋势 238
7-5.驱动力控制——主动LSD 239
(1)主动LSD的目的和控制 239
(2)主动LSD的系统构成 242
7-6.驱动力控制——电子控制4WD系统 242
(1)高性能底盘和4WD系统 242
(2)“地平线GTR”用E-TS 245
第8章 底盘的高性能化 248
8-1.如何磨合——底盘的匹配和开发试验人员 248
(1)评价道路决定车辆 249
(2)根据开发试验人员的评价决定车辆 250
8-2.底盘性能的方向性 251
(1)道路环境与行驶性能 251
(2)追求安全性和驾驶乐趣的高度平衡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