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 模式转变中的困境与出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小平,陶传进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9737224
  • 页数:196 页
图书介绍:有深度的理论关照结合有建设性的现实关照是本书的突出优点。从理论上讲,抓住了中国社区的最核心问题——治理,无论是对传统社区模式的分析还是对现代社区模式的分析,都有诸多理论上的闪亮之处。从现实关照来看,作者运用大量调研材料,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提出的U+B模式对于解决当前社区缺乏利益代言人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而社区基金会的提出又将U+B模式变得更加具体,体现出很好的政策价值。此外,本书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切入,并引入非营利管理的思路,尤其是提出了“没有权力的管理”之概念,这在研究视角上可谓是对社区理论的进一步推进。

第一章 序言:社区与社区治理 1

一 社会学视角上的社区与公共管理视角上的社区 1

1.公共管理视角上的社区 1

2.社会学视角上的社区 2

3.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看社区 3

二 社区治理:从理论上洞识到的实质 6

1.治理的难点所在 6

2.依据什么进行治理 7

三 社区治理模式的转变 9

四 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视角来看社区治理问题 11

第二章 共同体的治理功能 12

第一节 共同体:由生活的含义转化为治理的含义 12

一 共同体的生活含义 12

二 共同体的治理含义 14

三 共同体的组成成分 16

第二节 共同体作为治理手段的作用 18

一 由互惠到关系网络 18

二 社会声望 27

三 民间权威 33

四“民间组织” 37

五 共同体治理特征的一个归总 40

第三节 共同体治理含义的进一步分析 41

一 互惠交换中的问题揭示 41

二 重新解读社会声望 46

三 民间权威与民间组织的再思考 50

四 一个在多个维度上全面出现问题的社会形态 50

五 对于治理问题的再思考 52

第三章 现代社区治理模式 53

第一节 几种现代治理的模式图 53

一 从传统到现代:摒弃与重建 53

二 现代社区治理模式 56

三 公司、基金会等组织类型 62

四 现代治理模式下的运作特征 65

五 现代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 70

第二节 现代社区治理所需要的社会基础 70

一 对公众参与能力的需求 71

二对“权力层”成员的公民能力要求 75

第三节 治理能力的来源与新型的社会 77

一 总结:依靠什么来治理 77

二 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78

三 公民能力如何获得 80

第四节 一个“被省略”的时代 81

一 一个历史的“夹层” 81

二“夹层”的治理意义 83

第四章 城市社区治理现状:缺乏利益代言人 85

第一节 居委会失灵:自上而下的属性是根源 87

一 名义上的自治组织,实质上的政府延伸 87

二 机会失灵:大量行政事务挤占了响应社区需求的空间 89

三 动机失灵:行政控制下的理性人缺乏主动服务社区的动机 93

四 能力失灵:除了行政控制、物质刺激,还能凭借什么动员社区 96

第二节 物业失灵:缺乏约束的市场大鳄 100

一 物业公司是一类特殊的市场主体:与社区治理紧密相连 101

二 缺乏约束的物业公司可能成为侵害社区利益的市场大鳄 102

三 在社区中,物业公司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107

第三节 业主委员会失灵:公民素质与民主制度 110

一 物业冲突是业委会筹建的动因 111

二 成立业主委员会的过程很艰难 113

三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运作依然艰难 119

第五章U+B结构:构建现代社区的操作化思路 122

第一节“U+B结构”的引出 122

第二节“U+B结构”之一:政府与社区草根组织的双轴关系 125

一 从理论上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127

二 从实证来看政府对社区草根组织发育的影响 130

第三节“U+B结构”之二:专业机构带动社区草根组织的发展 141

一 乐龄合作社:通过扶持草根小组构建社区文化生活 141

二 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帮助社区实现有效治理 150

第六章 现代社区利益代言人的候选:社区基金会 154

第一节 社区基金会:基于社区治理现实需求的设计 154

一 治理主体的动机、机会(成本)、能力问题 155

二 社区民众民主能力问题 158

三 与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问题 158

第二节 社区基金会的历史、特点及法人资格 160

一 社区基金会的历史 160

二 社区基金会的特点 162

三 社区基金会的性质 163

四 社区基金会的法人资格 164

第三节 有机生长:社区基金会构建路径的现实选择 164

一 构建社区基金会的第一步:构建一个有专业服务能力的NGO 166

二 构建社区基金会的第二步:NGO的品牌项目转为专项基金 167

三 构建社区基金会的第三步:专项基金转变为社区基金会 168

第七章 新型社区中的共同体成分 170

第一节 两种社区治理方式的对比性反思 170

第二节 现代共同体的新型基础 171

一 文体活动 172

二 公益慈善 173

三 社区服务 174

四 现代互助 174

第三节 共同体的新型形式 175

一 组织化的共同体 175

二 组织化的共同体:牵涉出相应的运作技术事项 177

三 组织化共同体的扩展存在 179

四 如何看待社区“空壳化” 180

第四节 共同体的新型内容 181

一“人”,还原为其本身 181

二 普遍关系取代了特殊关系 181

三 公民社会性成分 182

四 社区组织已经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道路 182

第五节 现代社区的结构 183

一 两个序列的分离 184

二 分离之后的共同体成分 184

三 对人性的强调进入治理性的空间 184

四 共同体需求的满足场所也是社区服务的提供场所 185

五 将社区的需求格局完善 186

参考文献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