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无机化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1
1.2 化学与药学的关系 2
1.2.1 化学与药物来源的关系 2
1.2.2 化学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3
1.2.3 化学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3
1.3 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3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6
2.1 热力学常用术语 6
2.1.1 体系和环境 6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7
2.1.3 过程和途径 7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8
2.2.1 热和功 8
2.2.2 内能 8
2.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9
2.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9
2.3.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9
2.3.2 反应进度 11
2.3.3 热化学方程式 12
2.3.4 盖斯定律 13
2.3.5 标准摩尔生成焓 14
2.3.6 标准摩尔燃烧焓 15
2.4 化学反应的方向 16
2.4.1 自发过程 17
2.4.2 熵与熵变 17
2.4.3 吉布斯自由能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19
习题 23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 25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5
3.1.1 化学反应速率 25
3.1.2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26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8
3.2.1 碰撞理论 28
3.2.2 过渡态理论 30
3.3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1
3.3.1 基元反应、简单反应与复合反应 31
3.3.2 质量作用定律 32
3.3.3 速率方程式 33
3.3.4 简单级数反应 35
3.4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9
3.4.1 温度与速率常数的关系 39
3.4.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41
3.5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2
3.5.1 催化剂 42
3.5.2 催化作用理论简介 42
3.5.3 生物催化剂——酶 44
习题 45
第4章 化学平衡 48
4.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48
4.1.1 可逆反应 48
4.1.2 化学平衡 48
4.2 标准平衡常数 49
4.2.1 实验平衡常数 49
4.2.2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49
4.2.3 标准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51
4.3 标准平衡常数K?与△rG?的关系 52
4.4 化学平衡的移动 54
4.4.1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4
4.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5
4.4.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5
习题 57
第5章 溶液 59
5.1 溶液 59
5.1.1 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 59
5.1.2 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 61
5.1.3 质量分数和质量浓度 62
5.2 稀溶液的依数性 63
5.2.1 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63
5.2.2 稀溶液沸点的升高 67
5.2.3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68
5.2.4 稀溶液的渗透压 70
5.2.5 稀溶液依数性之间的关系 76
5.3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76
5.3.1 强电解质溶液 76
5.3.2 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77
5.3.3 离子强度 78
习题 81
第6章 酸碱平衡 83
6.1 酸碱理论 83
6.1.1 酸碱电离理论 83
6.1.2 酸碱质子理论 83
6.1.3 酸碱电子理论 85
6.2 酸碱平衡 86
6.2.1 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86
6.2.2 酸碱平衡 87
6.3 溶液pH的计算 91
6.3.1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91
6.3.2 多元酸(或多元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93
6.3.3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94
6.3.4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96
6.3.5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96
6.4 缓冲溶液 97
6.4.1 基本概念 97
6.4.2 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98
6.4.3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公式 98
6.4.4 缓冲能力与缓冲范围 98
6.4.5 缓冲溶液的分类及选择 100
6.4.6 缓冲溶液的配制 100
6.4.7 人体血液中的缓冲系 101
习题 103
第7章 难溶强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105
7.1 标准溶度积常数 105
7.1.1 标准活度积常数和标准溶度积常数 105
7.1.2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107
7.1.3 影响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度的因素 109
7.2 溶度积规则 111
7.2.1 离子积 111
7.2.2 溶度积规则 111
7.2.3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12
7.3 生物矿化现象 116
7.3.1 正常矿化 117
7.3.2 异常矿化 118
习题 119
第8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121
8.1 基本概念 121
8.1.1 氧化值 121
8.1.2 氧化还原半反应和氧化还原电对 122
8.2 原电池 123
8.2.1 原电池的概念 123
8.2.2 原电池符号 124
8.2.3 常见电极类型 125
8.3 电极电势 126
8.3.1 电极电势 126
8.3.2 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Gibbs)自由能的关系 129
8.3.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30
8.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33
8.4.1 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33
8.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133
8.5 电势图解及其应用 136
习题 138
第9章 原子结构 140
9.1 原子结构理论 140
9.1.1 氢原子光谱 141
9.1.2 Bohr理论 142
9.2 氢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44
9.2.1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144
9.2.2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145
9.2.3 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46
9.2.4 量子数 147
9.2.5 波函数的图形表示 148
9.3 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153
9.3.1 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53
9.3.2 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154
9.3.3 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56
9.3.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156
9.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158
9.4.1 有效核电荷(Z*) 158
9.4.2 原子半径(r) 158
9.4.3 元素的电离能 160
9.4.4 电子亲和能 161
9.4.5 元素的电负性 162
习题 163
第10章 分子结构 165
10.1 离子键理论 165
10.1.1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165
10.1.2 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167
10.2 共价键理论 169
10.2.1 经典路易斯学说 170
10.2.2 现代价键理论 170
10.2.3 杂化轨道理论 175
10.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80
10.2.5 分子轨道理论 186
10.3 金属键理论 192
10.3.1 自由电子理论 192
10.3.2 能带理论 193
10.4 分子间作用力 195
10.4.1 分子的极性 195
10.4.2 分子间的作用力 196
10.4.3 氢键 199
习题 201
第11章 配位化合物 203
11.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03
11.1.1 配合物的组成 203
11.1.2 配合物的命名 205
11.1.3 配位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206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07
11.2.1 价键理论 207
11.2.2 晶体场理论 210
11.3 配合物的稳定性 215
11.3.1 配位平衡常数 215
11.3.2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17
11.4 配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 222
11.4.1 配合物的抗癌作用 222
11.4.2 配合物的解毒作用 223
11.4.3 配合物的临床诊断作用 223
习题 224
第12章 元素概论 227
12.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分类 227
12.2 无机物的基本类型及基本性质 229
12.2.1 氧化物 229
12.2.2 氢化物 229
12.2.3 含氧酸 231
12.2.4 碱 236
12.2.5 无机盐 236
12.3 无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无机物的制备方法 239
12.3.1 无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239
12.3.2 无机物的制备方法 239
习题 242
第13章 非金属元素 243
13.1 卤素 243
13.1.1 卤素通性 243
13.1.2 卤素单质 244
13.1.3 卤化氢及氢卤酸 246
13.1.4 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 248
13.1.5 卤素的氧化物 249
13.1.6 卤素含氧酸及其盐 250
13.1.7 类卤素 252
13.1.8 卤素的生物效应及常见药物 253
13.2 氧族元素 253
13.2.1 氧族元素通性 253
13.2.2 氧族元素单质 254
13.2.3 水和过氧化氢 255
13.2.4 硫化氢和硫化物 258
13.2.5 硫的含氧化合物 259
13.2.6 硒和碲的含氧化物 263
13.2.7 氧族元素的生物效应及常见药物 263
13.3 氮和磷 265
13.3.1 氮族元素的通性 265
13.3.2 氮族元素单质 266
13.3.3 氮族元素氢化物 268
13.3.4 氮族元素氧化物 273
13.3.5 氮族元素卤化物 275
13.3.6 氮族元素硫化物 276
13.3.7 氮族元素含氧酸及其盐 276
13.3.8 氮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常见药物 280
13.4 碳族元素 280
13.4.1 碳族元素的通性 281
13.4.2 碳单质的性质 282
13.4.3 CO和CO2的性质 283
13.4.4 碳酸及其盐的性质 285
13.4.5 碳的硫化物和卤化物 287
13.4.6 硅及其化合物 287
13.4.7 碳和硅的生物学效应及常见药物 291
13.5 硼族元素 291
13.5.1 硼族元素的通性 291
13.5.2 硼和铝单质的性质 292
13.5.3 硼和铝的氢化物 293
13.5.4 硼的含氧化合物 294
13.5.5 铝的含氧化合物 296
习题 298
第14章 金属元素 304
14.1 概述 304
14.1.1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基本性质 304
14.1.2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305
14.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306
14.2.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 307
14.2.2 单质的性质 308
14.2.3 氧化物的性质 309
14.2.4 氢氧化物的性质 311
14.2.5 常见盐 312
14.2.6 配合物 313
14.2.7 对角线规则 313
14.2.8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常见无机药物 313
14.3 过渡金属 314
14.3.1 过渡元素的基本性质 314
14.3.2 铬和锰 318
14.3.3 铁系元素和铂 326
14.3.4 铜、银和锌、汞 333
14.3.5 过渡元素的生物效应和常用药物 342
14.4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343
14.4.1 镧系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344
14.4.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46
14.4.3 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及常用药物 346
14.4.4 锕系元素概述 347
习题 349
第15章 生物无机简介 354
15.1 生物金属元素总论 354
15.1.1 生物元素的分类 354
15.1.2 生物金属元素的选择与演化 355
15.1.3 生命所需的金属元素 356
15.2 生物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 357
15.2.1 氨基酸和多肽的金属配合物 357
15.2.2 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 357
15.2.3 金属特化单元和辅基 358
15.2.4 核酸的金属配合物 358
15.3 金属配合物与核酸DNA的作用 358
15.3.1 金属配合物键合DNA的研究现状 358
15.3.2 小分子配合物键合DNA研究的新动向 362
15.3.3 大自然对核酸-金属相互作用的利用 362
15.4 无机药物化学 364
15.4.1 无机药物简介 364
15.4.2 无机抗癌药物设计原理 366
参考文献 369
中英文对照表 371
附录1 有关计量单位 385
附录2 一些基本的物理常数 386
附录3 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数据(298.15K) 387
附录4 常见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391
附录5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98.15K) 392
附录6 常见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395
附录7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K、101.325kPa)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