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依据 1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历史依据 1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 1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历史反思 13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现实依据 16
一 教育法规的要求 16
二 课程建设的需要 17
三 教育对象的需要 2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理论依据 25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评价思想 25
二 列宁的评价思想 35
三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评价思想 38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功能 49
第一节 导向功能 52
一 政治导向 52
二 价值取向 54
第二节 调节功能 58
一 调节的前提 58
二 调节的重点 60
第三节 规范功能 63
一 课程建设规范 63
二 教育行为规范 65
三 学习行为规范 67
第四节 激励功能 68
一 正向激励 69
二 负向激励 70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本质 73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本质内涵 73
一 评价的内涵 73
二 评价的本质 76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类型 81
一 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 82
二 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 83
三 单一评价与综合评价 84
四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85
五 现实评价与预期评价 86
六 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 87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特点 88
一 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89
二 内在性与外在性相统一 90
三 现实性与潜在性相统一 91
四 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93
五 精确性与模糊性相统一 95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 98
第一节 评价主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99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 99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元评价主体及其作用 99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体的类型 103
一 评价的管理主体 103
二 评价的教育主体 107
三 评价的学习主体 110
四 评价的用人主体 113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15
一 管理主体是指导 116
二 教育主体是主导 117
三 学习主体是主力 119
四 用人主体是关键 120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客体 124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要素评价 124
一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者的评价 124
二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受教育者的评价 127
三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目标的评价 132
四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内容的评价 134
五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方法的评价 135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过程评价 136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过程评价 136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137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管理过程评价 138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评价 140
一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掌握效果的评价 140
二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素质提高效果的评价 143
三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人才实践效果的评价 147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标准 153
第一节 规范标准 153
一 教学要素规范标准 153
二 教学过程规范标准 155
第二节 知识标准 157
一 考试标准 158
二 考核标准 160
三 综合标准 163
第三节 素质标准 164
一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标准 165
二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166
第四节 实践标准 167
一 实践标准是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 168
二 实践标准是课程评价的客观尺度 168
三 实践标准能综合反映教学的效果 169
第五节 各种标准的关系 170
一 规范标准是前提 170
二 知识标准是基础 171
三 素质标准是核心 172
四 实践标准是根本 173
第七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过程 175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准备阶段 175
一 明确评价性质 176
二 确定评价目标 178
三 建立评价体系 181
四 设计实施方案 184
五 培训评价人员 185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实施阶段 188
一 评价信息的收集 188
二 评价信息的分析 193
三 评价信息的处理 196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反馈阶段 199
一 建立反馈通道 199
二 跟踪反馈信息 201
三 进行反馈调节 203
第四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过程的优化 205
一 合理配置评价资源 205
二 紧密衔接评价环节 206
三 加强评价过程管理 207
四 提高评价科技含量 207
第八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方法 209
第一节 课程考核方法 209
一 课程考核的重要性 209
二 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211
三 课程考核方法的实施 212
第二节 目标对照方法 214
一 确立预期目标 215
二 考察实际效果 216
三 实行纵向比较 218
第三节 素质测量方法 219
一 制定素质测量指标 219
二 建构素质测量模型 223
三 完善素质测量方法 227
第四节 实验评估方法 228
一 设置实验情境 229
二 注重对比实验 230
三 观察比较效果 231
第五节 实践评估方法 233
一 追踪调查法 233
二 系统观察法 234
三 自然验证法 235
四 自我总结法 236
第九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完善 238
第一节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内在规律 238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内在规律的特征 238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内在规律 240
第二节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信息平台 245
一 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246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信息系统的建立 248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信息的共享 250
第三节 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主体力量 252
一 注重评价主体的功能定位 252
二 加强评价主体的相互协调 256
三 增强评价主体的工作合力 257
第四节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 258
一 坚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评价 259
二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进行评价 260
三 增强评价方式的民主化和规范化程度 261
后记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