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管理不只是熟悉的名词 1
1.1 什么是管理? 3
1.2 管理功能 3
1.3 管理功能与业务功能 6
1.4 管理与管理者 7
1.5 管理与价值 8
1.6 管理者及创业者 8
1.7 卓越领导者的条件 10
1.8 优秀管理者的条件 12
1.9 成功创业者的条件 16
第二篇 管理理论不断推陈出新 19
2.1 泰勒和科学管理 21
2.2 甘特与科学管理 22
2.3 弗兰克和莉莲的拓展 23
2.4 费尧: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23
2.5 管理的社会系统方法与霍桑实验 26
2.6 追求卓越的最佳公司理论 28
2.7 麦肯锡的7-S法 28
2.8 20世纪的管理研究综论 29
第三篇 CEO怎么作决策 35
3.1 谁是决策者? 37
3.2 决策的步骤 39
3.3 决策的理性假设 40
3.4 理性假设的局限性 41
3.5 有限制的理性 43
3.6 不同状况下的决策 44
3.7 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 45
3.8 集体决策的特性 49
3.9 改进集体决策之方法 51
3.10 决策的结果就是“目标” 53
3.11 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54
3.12 最终的目标是什么? 56
3.13 企业的社会责任 58
第四篇 锁定目标才能掌握方向 59
4.1 “目标”能带来什么? 61
4.2 目标要如何设定? 62
4.3 目标管理的特质 63
4.4 目标管理的动态性 63
4.5 汉马的目标管理 65
4.6 卡洛和陶赛的目标管理 65
4.7 组织中心型的目标管理 67
4.8 个人中心型的目标管理 70
4.9 成果中心型的目标管理 71
4.10 目标管理体制之选择 73
4.11 目标管理体制之建立 74
第五篇 策略内涵决定企业成效 77
5.1 企业需要“转型”吗? 79
5.2 策略的定义 80
5.3 策略的规划 82
5.4 策略的型态 86
5.5 竞争策略 89
5.6 策略必须适时转换 94
5.7 如何进行策略革命? 97
5.8 策略分析矩阵 99
第六篇 如何与对手形成策略联盟 103
6.1 策略联盟出现的背景 105
6.2 策略联盟的内涵 106
6.3 策略联盟与内部化 107
6.4 策略联盟常是跨产业 108
6.5 策略联盟的型态 109
6.6 策略联盟具多样化合作内涵 111
6.7 策略联盟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114
6.8 策略联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15
6.9 策略联盟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116
6.10 成功策略联盟的条件 117
第七篇 计划是管理程序的基础 121
7.1 计划的性质 123
7.2 计划的类型 125
7.3 编制计划的步骤 131
7.4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合理方法 134
第八篇 组织结构的内涵必须弹性 137
8.1 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 139
8.2 组织结构的类型 142
8.3 直线式组织结构 145
8.4 直线及幕僚组织结构 145
8.5 矩阵式组织结构 146
8.6 弹性的组织 147
8.7 委员会组织 148
8.8 Z型组织的特色 149
8.9 向Z型组织蜕变 152
第九篇 组织行为就是“办公室政治”的翻版 157
9.1 组织及组织行为 159
9.2 与组织行为有关之重要学科 160
9.3 组织行为与管理 161
9.4 组织行为与社会科学 163
9.5 组织行为与社会生物学 165
第十篇 组织文化是可以正面创造的 167
10.1 组织文化的内涵 169
10.2 如何创造自己的文化 170
10.3 社会化的内涵 171
10.4 社会化的过程 172
10.5 社会化的方法 173
10.6 组织文化与工作绩效及满足 176
10.7 组织中的次文化 177
10.8 组织气候 180
第十一篇 卓越领导就是“将将”之道 181
11.1 什么是领导? 183
11.2 正式的领导 183
11.3 非正式的领导 186
11.4 有效领导的条件 188
11.5 神格化的传统领导 189
11.6 领导者的类型 190
11.7 优良领导者的特质 192
11.8 权变式领导理论 195
11.9 目标途径的领导理论 196
11.10 领导型态与绩效 197
11.11 领导者如何鼓舞人心 198
11.12 跨国公司的领导能力 203
11.13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行为 204
11.14 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特质 205
第十二篇 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209
12.1 激励的内涵 211
12.2 较早的激励理论 212
12.3 激励因子和保健因子 214
12.4 激励的期望理论 215
12.5 波特和劳勒模式 216
12.6 公平理论 217
12.7 强化理论 218
12.8 激励需要理论 218
12.9 特殊的激励技术 219
12.10 打破激励的迷思 221
第十三篇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知人、识人、用人 227
13.1 用人程序 229
13.2 人力资源规划 230
13.3 招募与裁员 231
13.4 甄选 233
13.5 如何引导新进员工 236
13.6 员工的教育训练 238
13.7 成果评鉴 240
13.8 生涯发展 242
13.9 如何管理不同世代的员工 244
第十四篇 冲突管理是CEO的创意与艺术 247
14.1 正确看待冲突 249
14.2 冲突的正面与负面 250
14.3 管理冲突的6项原则 252
14.4 管理冲突的5项策略 253
14.5 管理冲突的第一道门坎:员工 256
14.6 管理冲突的第二道门坎:上司 258
14.7 管理冲突的第三道门坎:红人族 259
14.8 管理冲突的第四道门坎:同侪 261
14.9 管理冲突的第五道门坎:顾客 262
14.10 沟通与说服是必备的技巧 264
14.11 强力谈判与加值谈判 266
14.12 策略谈判的内涵 267
14.13 《呆伯特法则》的真实与偏见 269
14.14 《别跟猪打架》的启示 276
14.15 解构《BOSS的孙子兵法》 279
第十五篇 沟通的奥妙在于形成综效 283
15.1 沟通的重要性 285
15.2 沟通过程模式 285
15.3 有效沟通的障碍 287
15.4 非语文沟通 288
15.5 知觉和意义的创造 289
15.6 特殊的团体语言 291
15.7 正式的沟通网络 291
15.8 非正式的沟通网络 293
15.9 工作绩效和工作满足 294
15.10 沟通的障碍和通路 295
15.11 不良沟通的改善 297
第十六篇 控制是管理程序的质量检查 299
16.1 什么是控制? 301
16.2 控制的基本过程 301
16.3 关键控制点的意义 302
16.4 选择关键控制点的标准 303
16.5 反馈系统的控制 305
16.6 信息系统与控制 305
16.7 前馈控制 306
16.8 前馈系统与反馈系统 308
16.9 管理控制的前馈系统 309
第十七篇 信息的掌握决定管理成败 313
17.1 信息的定义 315
17.2 信息在决策程序里的角色 315
17.3 信息的适量性 317
17.4 管理信息系统 317
17.5 管理者的核心角色 319
17.6 系统分析及设计 320
17.7 数据处理系统 323
17.8 管理信息系统之组织 326
17.9 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329
第十八篇 没有变革企业就成一池死水 331
18.1 为什么要“变革”? 333
18.2 一般对变革的疑虑 333
18.3 促成变革的原因 334
18.4 推动变革的模式 335
18.5 威尔许的FORCE模式 337
18.6 造成变革失败的原因 338
18.7 变革与领导风格 340
18.8 哈默尔的“启动革命” 341
18.9 创新的设计法则 342
18.10 如何让梦想成真 346
第十九篇 知识缔造卓越的企业 349
19.1 以知识来创造企业 351
19.2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352
19.3 组织的学习障碍 354
19.4 如何去突破学习关卡? 357
19.5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360
19.6 创造出全脑团队 363
19.7 知识管理的进阶 365
第二十篇 营销化腐朽为神奇 371
20.1 营销的核心观念 373
20.2 整合营销 374
20.3 社会营销 375
20.4 顾客价值及满意 376
20.5 营销规划模式 378
20.6 SBU的目标 380
20.7 策略营销的核心 382
20.8 目标营销(一)——市场区隔 383
20.9 目标营销(二)——有效区隔市场的条件 385
20.10 目标营销(三)——选择目标市场 386
20.11 产品生命周期 389
20.12 上市期的营销策略 390
20.13 成长期的营销策略 392
20.14 成熟期的营销策略 393
20.15 衰退期的营销策略 395
20.16 服务业的本质 396
20.17 服务业的营销策略 399
20.18 广告活动 400
20.19 关系营销 402
第二十一篇 生产是策略,而不仅是制造 405
21.1 生产/操作系统 407
21.2 生产管理的演变 408
21.3 资源需求规划 410
21.4 MRP之效益评估 412
21.5 MRP II的意义 413
21.6 JIT的内涵 414
21.7 推行JIT的先决条件 416
21.8 JIT与传统系统之比较 418
21.9 MRP II与JIT之比较 420
21.10 存货管理 421
21.11 经济订购量模型 423
21.12 ABC存货分析 424
21.13 标竿制度之推行 425
21.14 标竿制度与全面质量管理(TQM) 426
第二十二篇 魅力质量创造附加价值 427
22.1 质量观念的来源 429
22.2 品质的定义 429
22.3 消费者与生产者质量观念的建立 432
22.4 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演进历史 432
22.5 全面质量管理 435
22.6 戴明的14点原则 436
22.7 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 437
22.8 日本式全面质量管理 440
22.9 全面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441
22.10 各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 444
第二十三篇 财务管理使企业成为活水 447
23.1 财务管理的内涵 449
23.2 金融市场 449
23.3 利率决定与效率市场 452
23.4 各种金融工具的评价方式 454
23.5 资本资产评价模式 457
23.6 选择权的评价 459
23.7 股利政策 462
23.8 固定资本预算 466
23.9 营运资金管理 470
23.10 现金及有价证券管理 472
23.11 应收账款管理 474
23.12 存货管理 476
23.13 财务报表分析 477
23.14 杜邦图分析 480
23.15 财务危机的预测 480
第二十四篇 企业形象与社会责任 485
24.1 企业的社会角色 487
24.2 企业因应社会责任的策略 488
24.3 企业保护消费者的措施 489
24.4 企业因应环境保护压力的措施 493
24.5 企业促进劳资和谐的措施 495
第二十五篇 超越竞争者是CEO的必备课程 497
25.1 超越竞争者的策略 499
25.2 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502
25.3 动态性竞争策略 506
25.4 策略创新的准备动作 510
25.5 阻止新竞争者的策略 512
第二十六篇 全球环境剧变中的企业 517
26.1 全球环境都在改变中 519
26.2 国际企业风起云涌 520
26.3 区域性商业联盟 521
26.4 异国环境的管理 523
26.5 全球化策略的内涵 525
26.6 在全球竞赛中如何赢?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