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对象 1
第二节 本书的必要性 5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安排 6
第二章 文献回顾 7
第一节 关于会话增量现象的研究 7
一 会话增量的定义 7
二 会话增量的形式类型 11
三 会话增量的交际功能 14
四 会话增量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15
第二节 关于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研究 17
一 言语行为的实施 18
二 礼貌语言的表达 20
三 会话含意的推理 20
四 话语标记语的习得 21
五 会话行为的开展 22
六 影响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 25
七 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27
第三节 关于二语语用能力界定与分类的研究 28
一 托马斯(1983)的研究 28
二 巴克曼(1990)的研究 29
三 琼(2002)的研究 30
四 陈新仁(2008,2009)的研究 31
五 本书所采用的语用能力分析框架及其原因 32
第四节 小结 33
第三章 分析框架描述 34
第一节 会话增量行为的重新界定 34
一 会话增量行为的操作定义 34
二 会话增量行为与相关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48
第二节 会话增量行为:动态交际中的元语用意识调控形式 64
一 会话增量行为与会话的动态性特征 65
二 元语用意识程度与语用能力 68
第三节 会话增量行为与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 69
一 体现语用语言能力的会话增量行为 69
二 体现语用认知能力的会话增量行为 83
三 体现社交语用能力的会话增量行为 92
四 体现会话组织能力的会话增量行为 96
第四节 小结 101
第四章 研究方法 102
第一节 研究问题 102
第二节 语料来源 103
一 英语本族语者会话语料 103
二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语料 103
第三节 数据收集 105
第四节 数据分析 108
一 标注 108
二 提取与统计 117
第五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的语言形式选择 118
第一节 中国英语学习者实施会话增量行为时使用的语法范畴 118
一 用于会话增量行为的短语类型 119
二 用于会话增量行为的从句类型 129
三 用于会话增量行为的完整句子 131
第二节 中国英语学习者实施会话增量行为时涉及的句法关系 133
一 延伸型会话增量 133
二 非延伸型会话增量 135
第三节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的语言形式选择:统计与分析 138
一 总体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38
二 不同语法范畴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40
三 不同句法关系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48
第四节 小结 152
第六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的语用功能取向 154
第一节 调整命题内容 154
一 明确先发话语的指称对象 155
二 阐释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 157
三 限定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 159
四 拓展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 160
第二节 调节人际意义 163
一 缓和面子威胁 163
二 凸显说话人态度 164
第三节 调控会话组织 166
一 填补应对空白 166
二 延伸话轮构成单位 168
三 提供话头 170
第四节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的语用功能取向:统计与分析 171
一 各种功能的总体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71
二 调整命题内容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73
三 调节人际意义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75
四 调控会话组织各功能的使用情况及其分析 177
第五节 小结 178
第七章 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的实施与学习者因素之间的联系 180
第一节 口语水平与会话增量行为之间的联系 180
一 口语水平与会话增量行为语言形式选择之间的联系 180
二 口语水平与会话增量行为语用功能取向之间的联系 186
第二节 性别与会话增量行为之间的联系 191
一 性别与会话增量行为语言形式选择之间的联系 191
二 性别与会话增量行为语用功能取向之间的联系 195
第三节 小结 199
第八章 结论 201
第一节 简要总结 201
第二节 主要发现 202
一 从语言层面上看,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增量行为中的语言实现方式比较丰富,但形式选择与频次分布仍与英语本族语者有一定差异,说明其语用语言能力有待提高 202
二 从语用功能上看,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会话增量行为不仅调整了先发话语的命题内容,而且调节了先发话语的人际意义,对会话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 204
三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会话增量行为与口语水平之间有一定联系 204
四 性别对会话增量行为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205
第三节 研究启示 205
一 理论启示 205
二 实践启示 207
三 方法论启示 208
第四节 本书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09
一 本书的不足 209
二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10
附录 211
参考文献 217
致谢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