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思想矛盾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1
第一节 思想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反映形式 2
第二节 思想矛盾运动的特性及其实践意义(一) 5
第三节 思想矛盾运动的特性及其实践意义(二) 12
第四节 思想矛盾运动的辩证规律 21
第二章 情感作用及其运用原则 25
第一节 情感、情绪及其两极性 25
第二节 情感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31
第三节 思想工作中情与理的辩证关系 38
第四节 积极情绪的开发 44
第五节 运用情感的原则 49
第六节 谐调领导与群众的感情 58
第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需要观 64
第一节 需要特性与种类 64
第二节 需要模式与探讨 70
第三节 需要动机与效果 78
第四节 外部动机对需要的重要调节作用 83
第五节 社会主义需要观 88
第六节 职工基本需要及其心理特点 96
第七节 挫折与牢骚 108
第八节 需要的调节与引导 118
第四章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模式 1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三维模式” 125
第二节 “三维模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28
第三节 自我教育类型 133
第四节 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136
第五节 自我教育需要引导 142
第六节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150
第七节 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154
第五章 政工语言的特点、类型及其运用 163
第一节 语言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64
第二节 政工语言的特点 166
第三节 政工语言的类型及其运用 171
第四节 语言运用与影响个别谈话的心理因素 179
第五节 加强语言修养 184
第六章“逆反心理”与制逆引导 188
第一节对“逆反心理”的异议 188
第二节“逆反心理”的特点 189
第三节“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92
第四节“逆反心理”辩证 196
第五节“逆反心理”与制逆引导 200
第七章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5
第一节 环境与心理 205
第二节 改革与心理因素 213
第三节 逆境与心理 218
第四节周围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226
第五节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0
第八章 团结与心理 236
第一节 团结的心理基础 236
第二节 团结的特性 243
第三节 影响团结的心理因素 250
第四节 团结与“议论道德” 254
第五节 培养与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257
第九章 第一印象与最后印象 264
第一节 第一印象及其形成 264
第二节 第一印象的特性 267
第三节 第一印象的作用 269
第四节 克服第一印象的偏误 272
第五节 最后印象及其作用 274
第六节 塑造自己的形象 278
第十章 政工与管理干部心理修养 283
第一节 要提高规劝能力 283
第二节 要提高“听”话的能力 292
第三节 劝君切莫闹误会 297
第四节 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脾气 301
第五节 要善于集思“广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