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21世纪创新型国家——从近代世界历史500年看中国科学发展新目标 1
第一章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何以成为16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人文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 3
第1节 意大利自治城市共和国、罗马法、中世纪大学——地中海周边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三足鼎立 3
第2节 波隆那法科大学和萨莱诺医科大学——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的两所中世纪“母大学” 8
第3节 人文主义哲学创新是文艺复兴的时代潮头 18
第二章 荷兰何以成为17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与唯理论哲学的综合创新 26
第1节17世纪尼德兰革命使荷兰走向第一个创新型国家——四点主要创新 26
第2节 从中世纪大学走向近代大学的先驱——荷兰莱顿大学成为17世纪创新型大学 33
第3节17世纪三大哲学家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都在荷兰完成哲学创新 40
第三章 英国何以成为18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和经验论哲学的综合创新 45
第1节17、18世纪英国成为近代首个创新型国家——四个阶段、四大支柱 45
第2节 牛津、剑桥:首创近代创新型大学——超越中世纪古典大学 47
第3节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近代哲学创新是牛津、剑桥的带头学科 60
第四章 德国何以一度成为19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柏林大学、德国古典哲学的综合创新 73
第1节19世纪初德国一度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发端——施泰因、哈登贝格发起的现代化改革 73
第2节 洪堡、费希特等人创立的柏林大学——19世纪创新型大学 75
第3节 费希特、黑格尔、谢林领衔的柏林大学哲学创新——19世纪创新型大学创立中的带头学科 81
第五章 美国何以成为20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实用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 88
第1节 不断革新的美国式发展道路——20世纪的创新型国家 88
第2节 从哈佛到斯坦福——20世纪美国创新型大学发展轨迹 92
第3节 实用主义的哲学创新与发展——从哈佛大学发起的美国式哲学创新 105
第六章 近现代世界历史500年的三大规律——创新领先律、综合创新律、百年周期律 112
第1节 创新领先律 112
第2节 综合创新律 117
第3节 百年周期律 119
第七章21世纪创新型国家——中国改革开放新起点、新目标 122
第1节 世纪之交20年的“两个空前”——“空前加速”与“空前危机” 122
第2节 谁是21世纪创新型国家——日、欧、印、美、中比较研究 125
第3节 危机时代呼唤中国创新——危机创新时代主旋律与最强音 126
第4节21世纪创新型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新目标 128
第5节 中国创新的“两个突破”——国家主体论的苏联模式与资本主体论的西方模式 130
第6节 中国创新的深层实质——国家、资本、劳动三者关系的重新建构 133
第7节 中国创新的本质特征——从国家主体论、资本主体论到人民主体论 134
下篇 中国创新的六大支柱——综合创新大道论 135
第八章 中国科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理论基础 137
第1节 马克思的科学观 137
第2节 什么是科学创新 141
第3节 现代科学创新的两大阶段 142
第4节 科学创新实质与发展模式新探——综合创新论 144
第5节 两大先锋学科群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走向 149
第6节 两大航程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的新特点 151
第7节 国家重视,重点突破——中国科学创新之道的当务之急 152
第九章 中国技术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动力源泉 157
第1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特点 157
第2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目标——必须根本超越资本垄断造成的“技术异化” 160
第3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路径 169
第4节 中国技术创新之新道路 173
第十章 中国制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制度保障是根本 177
第1节 现代西方制度创新理论轨迹 177
第2节 马克思制度创新论的重新发现 179
第3节 要么自我毁灭,要么制度创新——命运攸关的人类抉择 187
第4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 189
第5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 195
第6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选择、新道路 200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精神支柱 209
第1节 文化模式与文化战略——国内外流行的六种观点辨析 210
第2节 走全球化与民族化统一的综合创新大道 215
第3节 中华文明综合创新与现代复兴的十大目标 221
第十二章 中国教育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人才保证 230
第1节 以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奠基——“钱学森之问”的新解答 230
第2节 创新教育,减轻负担,解放孩子——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238
第3节 从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到21世纪创新型大学——北京大学的五次历史定位与科学发展新目标 256
第十三章 中国哲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深层实质 282
第1节 解读模式创新 282
第2节 文本体系创新 284
第3节 文献资料创新 286
第4节 中西马综合创新 288
第5节 哲学问题创新 290
第6节 哲学体系创新 291
第7节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新形态 291
第8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五个契合点 295
第9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实现——七个层次结合论 297
第10节 综合创新的根本是哲学创新 298
第十四章 从单项创新走向综合创新之道 300
第1节 人化:潜在的综合创新 301
第2节 古代农业化:自在的综合创新 305
第3节 近代工业化:自发的综合创新 309
第4节 创造中国式的国家创新体系 314
第5节 综合创造的创新机制 319
第6节 四元综合、人民本位的创新主体 322
第7节 多元综合、人民主体的创新体系 323
第十五章“中国创新”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定位——中国大历史、世界大历史的“长时段”、新判断 330
第1节 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本质特征 330
第2节 从中国大历史看改革开放30年 331
第3节 从世界大历史看改革开放30年 332
第4节 澄清五种流行观念 333
第十六章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中国创新的深层本质 335
第1节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335
第2节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中国现代化创新之道 337
第3节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层实质 338
第4节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中国创新的价值目标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