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实验须知 1
Ⅰ、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3
Ⅱ、环境中的微生物 15
实验一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16
Ⅲ、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24
实验二普通光学显微镜 25
实验三暗视野光学显微镜 34
实验四相差显微镜 37
实验五电子显微镜 41
Ⅳ、微生物的染色与形态结构观察 51
实验六细菌的单染色法 51
实验七革兰氏染色法 54
实验八细菌芽孢染色法 58
实验九荚膜染色法 60
实验十 鞭毛染色法及活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61
实验十一富尔根氏核染色法 64
实验十二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法和细胞质膜的观察 65
实验十三放线菌形态的观察 67
实验十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70
实验十五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72
实验十六霉菌的形态观察 73
实验十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观察和细菌菌落制片 75
实验十八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78
Ⅴ、培养基的制备 82
实验十九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84
实验二十 高氏1号培养基的制备 90
实验二十一 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 92
Ⅵ、消毒与灭菌 94
实验二十二干热灭菌 97
实验二十三高压蒸汽灭菌 99
实验二十四 紫外线灭菌 104
Ⅶ、微生物的纯培养 106
实验二十五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107
实验二十六微生物的培养特征 113
实验二十七大肠杆菌生长曲线测定 117
实验二十八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120
实验二十九菌种保藏 123
Ⅷ、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33
实验三十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33
实验三十一平板菌落计数法 138
实验三十二光电比浊计数法 141
实验三十三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44
Ⅸ、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44
实验三十四 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148
实验三十五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150
实验三十六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 152
实验三十七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153
实验三十八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55
实验三十九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157
Ⅹ、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159
实验四十 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159
实验四十一糖发酵试验 162
实验四十二 IMVIC与硫化氢试验 164
实验四十三 微量简易诊检系统 169
实验四十四抗生素效价的生物测定 173
Ⅺ、微生物遗传 178
实验四十五 理化因素的诱变效应 178
实验四十六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 185
实验四十七细菌的接合作用 188
Ⅻ、病毒 192
实验四十八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192
实验四十九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196
实验五十 动物病毒的鸡胚培养法 199
实验五十一昆虫病毒的培养 205
ⅩⅢ、免疫学技术 209
实验五十二实验动物的注射方法 210
实验五十三吞噬作用 214
实验五十四抗原与免疫血清的制备 216
实验五十五凝集反应 220
实验五十六环状沉淀反应 225
实验五十七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227
实验五十八免疫电泳 231
ⅩⅣ、水的细菌学检查 234
实验五十九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235
实验六十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239
实验六十一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245
ⅩⅤ、食品微生物学 248
实验六十二牛乳中细菌的检查 248
实验六十三 牛乳在自然发酵与酸败过程中细菌的生态 252
学演变 252
附录Ⅰ、染色液的配制 257
附录Ⅱ、培养基的配制 260
附录Ⅲ、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269
附录Ⅳ、本书使用的菌种名称 272
附录Ⅴ、微生物学常用的计量单位 273
主要参考书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