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课堂语言/言语行为 1
第一节 语言/言语行为:语文课程人文性和科学性 2
一 语言/言语与课程人文精神的活化 2
二 语言/言语与学科语境的优化 12
第二节 教师语言/言语行为:语文课程生成性 27
一 作为“中介语言”的功能 28
二 作为“潜在课程”的功能 33
第二章 讲解行为 38
第一节 讲解行为:学科教学方法的扬弃和发展 39
一 讲解行为——选择还是淡出? 39
二 “有意义言语学习”视角的审视:选择的价值之一 40
三 现代传播学视角的审视:选择的价值之二 45
四 讲解的语文学科实践观点辨正 50
五 讲解的负效应与消长可能 55
第二节 讲解行为:范式功能与影响行为的变量 60
一 语文讲解的基本范式——样态与功能 60
二 影响语文讲解行为的主要变量 72
第三章 问题编拟和问题解决的指导行为 79
第一节 提问行为的功能:语文教学价值的发掘 80
一 提问的强化和满足动机功能 80
二 提问的启发和优化心智功能 84
三 提问的评价反馈功能 88
第二节 问题的水平层级:语文能力细分与操作 90
一 认知性问题 91
二 理解性问题 93
三 评价性问题 94
四 创造性问题 96
五 四级阅读水平问题的同文本教学案例 98
第三节 问题编拟策略:语文课程内容的再组织 101
一 逻辑明晰,目标确切 102
二 问题“有意义” 104
三 启发性 109
四 有序循序 112
五 问题隐性 117
一 发问语言 118
第四节 发问形态:课程内容转向学习内容的契机 118
二 发问对象 121
三 发问频率 122
第五节 问题解决指导的实施:获取意义的课程过程 123
一 问题解决指导行为与指导的程式 123
二 问题解决指导行为与指导的观念 127
第四章 学术作业的组织指导行为 132
第一节 课堂讨论:课程的社会性过程 133
一 讨论对于教学发展的意义 134
二 讨论对于课程发展的意义 136
三 讨论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137
第二节 讨论形式和组织指导:构筑社会性教学形态 142
一 全班讨论 142
二 小组讨论 146
三 专题讨论 147
四 辩论式讨论 149
五 讨论的设计和评价 151
第五章 课堂目标/过程及行为设计 161
一 教学过程的启动环节和保障机制 163
第一节 课堂设计的特质:课程设计的行为化 163
二 淡化时间数量/活化空间质量 165
三 学习行为预期和具体化 166
第二节 课堂设计的条件分析:课程实施的概念体系 167
一 教学内容分析 168
二 教学任务分析 170
三 教学综合变量分析 172
一 内容的设计原则 175
第三节 课堂设计的原则:语文教学中的课程 175
二 课堂结构的设计原则 182
三 教法的设计原则 184
第四节 课堂设计的实施要略:课程与教学的交互适应 189
一 课堂教学目标 189
二 教学策略 207
三 教学评价 216
主要参考文献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