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检验基本知识 1
1 玻璃仪器及其它器皿 1
1.1 玻璃仪器 1
1.2 其它器皿 8
1.3 其它配置用品 9
2 天平及称量 11
2.1 天平的称量原理 11
2.2 天平的分类 11
2.3 国产分析天平的型号与规格 11
2.4 天平的结构 12
2.5 称量方法及称量误差 14
2.6 天平的计量性能及检定 15
3 常用电器设备和仪器 16
3.1 电工基础 16
3.2 电热仪器 23
3.3 制冷设备 26
4 化学试剂与试液 26
4.1 化学试剂 26
4.2 实验用水 29
4.3 试液配制 32
4.4 指示剂 33
4.5 缓冲溶液 43
4.6 一般溶液 49
4.7 标准溶液 49
4.8 试剂标签的书写 55
4.9 量间关系换算公式 56
5 实验室管理 61
5.1 实验室的建筑及室内设施 61
5.2 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62
5.3 实验室常用的工具 67
第2章 理化检验基本操作技术 69
6 一般操作技术 69
6.1 沉淀 69
6.2 溶解和稀释 71
6.3 加热 72
6.4 干燥 74
6.5 灼烧 74
6.6 冷却 76
7 分离与纯化技术 78
7.1 过滤 79
7.2 蒸馏法 81
7.3 萃取法 83
7.4 透析法 86
7.5 离子交换法 86
7.6 吸附法 87
7.7 层析法 87
8 样品处理技术 90
8.1 样品采集 90
8.3 样品制备的前处理 93
8.2 样品保存 93
8.4 样品溶液的制备 95
第3章 理化检验基本理论 101
9 概述 101
9.1 食品理化检验的内容和任务 101
9.2 理化检验方法的分类 101
9.3 理化检验分析方法 102
10 重量分析法 103
10.1 概述 103
10.2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103
11.1 概述 110
11 滴定分析法 110
11.2 酸碱滴定法 114
11.3 络合滴定法 128
11.4 氧化还原滴定法 134
11.5 沉淀滴定法 137
12 吸光光度法 141
12.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42
12.2 目视比色法 147
12.3 分光光度法 147
12.4 比色条件的选择 149
12.5 比色分析的误差来源 151
第4章 仪器分析简介 152
13 电化学分析法 152
13.1 电化学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152
13.2 电化学基础 152
13.3 电位分析法 154
13.4 电导分析法 155
13.5 伏安法 155
14.1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及特点 157
14.2 气相色谱仪的流程 157
14 气相色谱法 157
14.3 气相色谱分离组分的过程 158
14.4 气相色谱理论 158
14.5 气相色谱固定相 161
14.6 气相色谱检测器 162
14.7 定性与定量分析 163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 166
15.1 高效液相色谱仪 166
15.3 HPLC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67
15.2 分离原理 167
16 荧光分析法 168
16.1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169
16.2 荧光强度的测定 170
16.3 影响荧光测定的因素 172
16.4 荧光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73
1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73
17.1 基本原理 174
17.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75
17.3 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178
17.5 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179
17.4 灵敏度和检测限 179
17.6 原子吸收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80
第5章 常用的食品分析方法 181
18 理化部分 181
18.1 水分的测定方法 181
18.2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181
18.3 脂肪的测定方法 182
18.4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 182
18.5 蔗糖的测定方法 184
18.6 总酸的测定方法 184
18.8 游离脂肪酸的测定方法 185
18.7 游离矿酸的测定方法 185
18.9 酸价的测定方法 187
18.10 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 188
18.11 食盐的测定方法 188
18.12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方法 189
18.13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方法 190
18.14 甲醇的测定方法 191
18.15 杂醇油的测定方法 192
18.16 总砷的测定方法 193
18.17 铅的测定方法 195
18.18 铜的测定方法 197
18.19 锌的测定方法 198
18.20 锡的测定方法 199
18.21 总汞的测定方法 201
18.22 氟的测定方法 202
18.23 糖精钠的测定方法 204
18.24 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 206
18.25 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 208
18.26 着色剂的测定方法 210
19.1 微生物学基本技术 212
19 微生物部分 212
19.2 检样的采集与处理 223
19.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 226
19.4 食品真菌及其检验 241
第6章 食品分析质量控制与计量认证 244
20 食品分析质量控制 244
20.1 概述 244
20.2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247
20.3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261
21.1 概述 270
21 计量认证 270
21.2 与计量认证有关的名词解释 272
21.3 计量认证的内容 273
21.4 申请计量认证所要提供的文件 274
21.5 计量认证的正式评审程序 275
21.6 单项计量认证 277
21.7 认证后的监督 277
21.8 有效期的延长和重新认证 278
21.9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范 278
21.10 关于在计量认证工作中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 283
附录1 弱酸和弱碱的离解常数 284
附录2 常用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285
附录3 一些常用的酸、碱的浓度 286
附录4 一些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86
附录5 金属离子与氨羧络合剂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lgKy稳 287
附录6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288
附录7 常用混合指示剂 289
附录8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5℃) 289
附录9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 290
附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