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香港经济发展的政治—行政分析 1
第一节 香港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1
一 外部政治因素 2
二 内部政治因素 6
第二节 香港经济发展的政治—行政后果 17
一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 18
二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 19
三 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22
五 经济发展与政治参与 25
四 经济发展与政府合法性 25
六 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 27
七 香港地区经济发展对祖国内地的政治影响 28
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至“九七”前的香港行政改革 28
一 行政机构的检讨与调整 29
二 成立廉政公署,治理政府腐败 30
三 发表《公营部门改革》,勾画行政改革战略框架 32
四 成立效率促进组,推行服务市民计划 37
第二章 行政环境的变迁与挑战 40
第一节 从殖民管治地区到中国的特别行政区 41
一 “一国两制”是一种举世无双的行政环境 41
二 “基本法”是特区政府行政的基本制度环境 44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47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资讯科技的兴起 53
一 政府的政策能否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53
二 政府能否利用资讯科技对自身进行“技术改造” 56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浪潮 58
一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背景与范式 58
二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59
三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对香港的影响 61
第三章 行政体制的继承与创新 64
第一节 回归前香港行政体制概述 64
二 行政机关 65
一 港督 65
三 主要行政关系 69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体制 72
一 行政长官 72
二 行政机关 75
三 主要行政关系 76
第三节 关于行政体制发展的几点分析 81
一 行政体制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81
二 行政体制的发展体现了“去殖民化”特征 82
三 行政体制的发展对政府行政具有双重影响 83
四 政党的存在和发展对行政体制的影响值得关注 84
第四章 行政组织的调整与重组 89
第一节 行政组织发展的总趋势: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 91
一 基于“掌舵”与“划桨”相对分离的行政组织体系分层化 93
二 基于公共服务不同类型的政府服务组织多元化 94
第二节 市政服务架构的重组 96
一 市政服务架构重组的历史背景 96
二 市政服务架构重组的必要性 98
三 市政服务架构重组的具体安排 101
四 对市政服务架构重组的评价 104
第三节 行政咨询组织的加强 106
一 扬弃“咨询政治”,发挥原有咨询制度的作用 107
二 放眼未来,设立策略发展委员会 110
三 扩大咨询半径,设立国际顾问委员会 112
四 迎接咨询时代的挑战,设立创新科技委员会 115
第五章 行政职能的演进与抉择 117
第一节 香港政府职能演进的历史回顾 117
一 20世纪70年代政府经济职能的变化 118
二 20世纪80年代政府经济职能的新发展 120
三 20世纪90年代政府经济职能的矛盾和挑战 122
第二节 回归后特区政府关于政府职能问题的理念和认识 125
一 对处理香港与国家关系方面职能的认识 126
二 对经济社会职能的思想和认识 128
第三节 “九七”以来特区政府承担的主要社会经济职能分析 133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133
二 对企业提供适度的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催化剂” 135
三 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好家园 138
四 加强社会保障,救助弱势群体 140
五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143
六 顺应知识经济要求,加大支持科学研究 147
七 特殊情境下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148
第四节 回归以来政府职能发展的总体分析 150
一 “总量”分析:“大市场、小政府”的格局没有变 150
二 “结构”分析:社会公平、教育、环境方面的职能呈强化趋势 152
第五节 政府职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选择 155
一 社会福利职能的过分扩张是否会削弱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155
二 政府的消极角色能否继续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156
第六章 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的社会化与市场化——以公共物品供给职能为例 159
第一节 供给公共物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159
第二节 香港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160
一 政府兴办,政府经营模式 161
二 政府兴办,商业经营模式 161
三 政府授权私人专利经营模式 162
四 私人经营模式 164
一 加强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能,构筑新的“经济基础” 166
第三节 “九七”后特区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职能方面的新发展 166
二 公共物品供给职能实现方式的改革:两个案例 171
第四节 特区政府公共物品供给职能实现方式的特点与改革趋势 181
一 “掌舵”职能与“划桨”职能的相对分离化趋势 182
二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市场化趋势 183
三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私营化趋势 183
四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电子化趋势 186
第五节 对内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改革的启示 187
第七章 政府服务宗旨的巩固与升华——顾客服务计划的继续推行 192
第一节 推行顾客服务计划的背景与目标 192
一 继续推行服务承诺计划 194
第二节 顾客服务计划的主要内容与举措 194
二 继续完善营运基金运作方式 197
三 筹建电话咨询中心 199
四 推行方便营商计划 201
五 制定顾客满意指标 204
六 顾客服务计划的其他措施 206
第三节 对顾客服务计划的分析与评价 208
一 顾客服务计划各项措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08
二 全球性“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改革大趋势的组成部分 208
三 顾客服务计划推行的意义 209
附 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处服务承诺 211
第一节 推行目标为本的行政管理程序 220
第八章 行政管理程序的优化——目标为本行政管理程序的推行 220
一 推行目标为本的行政管理程序的背景与目标 221
二 目标为本的行政管理程序的方法与内容 222
三 目标为本的行政管理程序的推行和评价 226
第二节 目标为本管理程序的新工具:服务表现监察系统 229
第三节 配合新管理程序的服务表现衡量计划 232
一 推行服务表现衡量计划的背景与目标 232
二 服务表现衡量计划的制订与推行 234
第四节 对目标为本的行政管理程序的简单评价 242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 244
第九章 人力资源的再造——公务员制度改革 244
一 香港行政文化转型的必然要求 246
二 提高政府能力与管理绩效的重要举措 247
三 为减轻政府未来财政压力未雨绸缪 248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 250
一 入职与离职安排方面 250
二 薪酬与福利方面 255
三 行为及纪律处分方面 260
四 表现管理、培训与发展方面 262
第三节 对公务员制度改革的简单评价 266
第四节 香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前景分析 267
一 公务员制度的现代化与遵守“基本法”规定的关系 268
二 公务员制度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的关系 270
三 企业化管理模式与政府管理的“公共”性质的关系 271
四 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动力与阻力的制衡关系 273
第十章 政府生产力的提升——资源增值计划的推行 275
第一节 资源增值计划推行的背景 276
第二节 资源增值计划推行的目标分析 278
第三节 资源增值计划的第一阶段:短期“提高”政府生产力 279
一 第一阶段“中央”层面的主要措施 280
二 第一阶段各决策局和政府部门的策略和措施 282
三 资源增值计划第一阶段的成效 283
第四节 资源增值计划第二阶段:持续提高政府生产力 285
一 全面检讨政府开支范畴 287
二 采用新的管理模式 287
三 重塑前线服务 288
四 革新后勤支援服务 288
五 改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89
六 加强问责制度与服务表现检讨 289
第五节 资源增值计划的特点与启示 291
一 政府行政要树立“生产力”意识 291
二 行政改革计划的落实必须要有政府高层重视 292
三 行政改革计划应当将当前的行动与长远的目标相结合 292
四 要善于调动被改革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93
第一节 香港特区政府推进行政公开化的理念与宗旨 294
第十一章 行政公开化的推进 294
第二节 香港特区行政公开化的制度与机制 297
第三节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公开化的渠道与工具 301
第四节 特区政府行政公开化对内地的启示与借鉴 305
一 行政公开必须以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为前提 305
二 行政公开必须制度化、法制化 307
三 行政公开应该有灵活的机制与渠道 308
四 行政公开必须重视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 309
附录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开资料守则》 310
一 “精益求精”型改革 320
第十二章 香港特区行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分析 320
第一节 香港特区行政改革与发展特点的总体分析 320
二 “去殖民化”与“去官僚制化”的双重转型 322
三 逻辑清晰,是一场系统性改革 323
第二节 香港特区行政改革与发展路向的前瞻性分析 327
一 “去官僚制化”趋势的前景分析 328
二 “去殖民化”趋势分析 335
第三节 香港特区行政改革与发展对内地的启示:范式层面 339
参考文献 343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