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开设现代阅读学课的必要性 1
序言 裴显生 1
第二节 怎样学好现代阅读学课 9
上篇 阅读原理篇 16
第一章 阅读本质论 16
第一节 阅读的生理机制 16
第二节 阅读的智力因素 21
第三节 阅读的非智力因素 27
第二章 阅读过程论 32
第一节 阅读的准备 32
第二节 阅读信息的认识 34
第三节 阅读信息的加工 38
第四节 阅读信息的输出 43
第一节 目标手段相协律 47
第三章 阅读规律论 47
第二节 循序渐进律 50
第三节 读思结合律 53
第四节 博专结合律 55
第五节 读用相促律 57
第四章 阅读素养论 60
第一节 健康的阅读心态 60
第二节 合理的知识结构 63
第三节 高尚的思想境界 67
第五章 阅读对象论 72
第一节 读物的特点 72
第二节 读物的类别 78
第三节 读物的发展 85
第一节 阅读环境及其重要作用 91
第六章 阅读环境论 91
第二节 阅读的社会环境 92
第三节 阅读的物理环境 97
第七章 阅读时间论 104
第一节 现代阅读的时间观 104
第二节 阅读时间的运筹 110
第三节 人的阅读周期与大学生阅读生活 115
第八章 阅读存贮论 120
第一节 阅读存贮的意义 120
第二节 阅读资料存贮的原则 122
第三节 阅读资料存贮的方法 125
第四节 电脑的资料存贮 130
第九章 阅读创新论 134
第一节 阅读创新的意义 134
第二节 阅读创新的途径 137
第三节 阅读创新的方法 142
第十章 阅读优化论 148
第一节 阅读优化的意义 148
第二节 阅读优化的原则 150
第三节 阅读优化的内容 152
中篇 阅读技能篇 162
第十一章 阅读能力训练论 162
第一节 阅读能力的构成 162
第二节 阅读能力训练的内容 164
第三节 阅读能力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177
第十二章 阅读策略论 181
第一节 制定阅读策略的必要性 181
第二节 制定阅读策略的依据 184
第三节 大学生应掌握的阅读策略 187
第一节 精读的意义 197
第十三章 精读方法论 197
第二节 精读的原则 198
第三节 精读的方法 201
第十四章 略读方法论 214
第一节 略读的意义和特点 214
第二节 略读的方法 216
第十五章 快速阅读方法论 228
第一节 快速阅读的意义 228
第二节 快速阅读的原理 232
第三节 快速阅读的技法 236
第十六章 阅读检测论 249
第一节 阅读检测的意义 249
第二节 阅读检测的原则 251
第三节 阅读检测的方法 254
第十七章 阅读习惯论 265
第一节 阅读习惯的意义与特征 265
第二节 大学生应具有的阅读习惯 267
第三节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75
第十八章 课外阅读论 279
第一节 课外阅读的意义 279
第二节 课外阅读的指导 283
第三节 课外阅读活动 288
下篇 文体阅读篇 293
第十九章 教科书的阅读 293
第一节 教科书的特点 293
第二节 教科书的阅读原则 296
第三节 社会科学类教科书的阅读方法 298
第四节 自然科学类教科书的阅读方法 301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特点 304
第二十章 文学作品的阅读 304
第二节 小说的阅读 306
第三节 散文的阅读 314
第四节 诗歌的阅读 319
第五节 戏剧文学的阅读 323
第二十一章 科技读物的阅读 328
第一节 科普读物的阅读 328
第二节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 332
第三节 科技应用文的阅读 335
第四节 学术论文的阅读 336
第五节 学术期刊的阅读 340
第二十二章 新闻文体的阅读 345
第一节 新闻的特点 345
第二节 消息的阅读 346
第三节 通讯的阅读 352
第四节 评论的阅读 358
第二十三章 公文文体的阅读 362
第一节 公文文体的特征 362
第二节 公文的阅读目标 366
第三节 公文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369
第二十四章 屏幕文体的阅读 374
第一节 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374
第二节 电影屏幕的阅读 376
第三节 电视屏幕的阅读 380
第四节 电脑屏幕的阅读 383
第五节 屏幕阅读的方法 386
第二十五章 工具书的阅读与检索 389
第一节 工具书的特点与作用 389
第二节 工具书的类别 394
第三节 工具书的检索方法 400
后记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