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1
第一节 智力与学习 1
一 传统的智力本质观 1
二 智力结构的理论 3
三 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16
四 智力差异、创造力差异与学习 19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20
一 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提出 20
二 非智力因素的涵义 24
三 非智力因素的效能 25
第二章 动机 36
第一节 动机概述 36
一 动机的定义 36
二 动机的分类 37
三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5
第二节 交往动机 59
一 交往动机的内容 60
二 交往动机与学习 60
三 交往动机的形成 62
四 儿童的交友状况与退学现象 66
五 交往动机的性别差异 67
第三节 成就动机 69
一 成就动机及其发展 70
二 成就动机与学习 70
三 影响成就动机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72
四 学生成就动机的两种模型 84
五 成就动机的训练 85
第四节 动机的理论 86
一 动机的本能论 86
二 动机的行为论 88
三 动机的人本论 91
四 动机的观察学习理论 95
五 动机的认知论 98
第五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15
一 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115
二 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118
三 运用适当的强化方式 125
四 以正面表扬为主 127
五 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130
六 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136
七 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141
八 重视和充分利用儿童的各种需要 144
九 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 146
十 充分发挥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动机作用 147
十一 帮助学生实现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控制 148
十二 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 149
第三章 兴趣 151
第一节 兴趣概述 152
一 兴趣的概念 152
二 兴趣的特点 156
三 影响兴趣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57
四 兴趣的形成过程 160
五 兴趣的作用 162
第二节 学习兴趣的发展及其规律 167
一 学科兴趣的发展 167
二 兴趣的发展规律 169
第三节 有关兴趣的理论性探讨 171
一 米切尔关于兴趣的结构模型研究 172
二 苏联教学论中关于认识兴趣问题的研究 176
三 关于问题情境的设置 180
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智力和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182
第四节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84
一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185
二 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186
三 培养学生认真、进取的精神 187
四 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189
五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90
六 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初始阶段的困难,稳定学生的兴趣 192
七 兴趣要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192
八 培养师生之间的积极感情 193
九 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197
十 鼓励学生多尝试多练习 199
第四章 情绪和情感 201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201
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201
二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03
三 情绪和情感的效用 206
第二节 情绪的理论 213
一 詹姆士--兰格的情绪理论 213
二 凯伦的丘脑理论 214
三 巴甫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 214
四 阿诺德的情绪评估--兴奋理论 215
五 沙赫特的情绪的三因素说 216
六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说 216
第三节 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217
一 情绪情感的培养措施 218
二 学习热情的培养 223
第四节 不良情绪的控制 225
一 教师在教学中的情绪自控 226
二 教会学生控制自己不良情绪的方法 227
三 焦虑及其调适 230
第五章 意志 244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244
一 什么是意志 244
二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245
三 意志的功用 246
四 冲突、挫折与意志 249
第二节 意志的心理结构 257
一 决心 257
二 信心 260
三 恒心 264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265
一 意志的品质 265
二 影响意志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69
三 儿童意志锻炼的教育实践 271
四 青少年意志薄弱的表现 273
五 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74
第六章 性格 295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 295
一 什么是性格 295
二 性格的类型 296
三 性格的结构及其动态特性 301
第二节 性格的作用 310
一 性格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310
二 性格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318
第三节 性格的形成与培养 319
一 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19
二 性格的培养 333
主要参考文献 339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