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目录 1
通论卷 4
1三种人文精神的时空交错 4
人的进化与人文精神的演进(一) 5
人的进化与人文精神的演进(二) 17
三种人文精神在近代中国的时空交错 33
2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历史演进 43
“民”的高扬 43
“人”的崛起 49
启蒙的转向 56
3中西近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64
“人的发现”与“新民”思潮的相近点 65
“人的发现”与“新民”思潮的相异点 72
“淮桔”如何“为枳”? 82
新德卷 82
4严复“三民”思想的提出 82
“三民”思想述评 86
近代人文精神的揭幕 93
5近代伦理精神的重建 96
进化论与伦理重建 96
乐利主义伦理观 102
国民意识的诞生 110
6严、康模式的分野 117
严、康伦理模式的分野 118
严复模式的意义 133
7严、康模式的历史延续与最后汇流 137
两种模式的二重变奏 138
两种模式的最后汇流 153
8尚柔反力的养生型文化 167
柔性文化的衰落 167
尚 力 卷 167
两种生命观的比较 172
9“力”的发现 181
从“病夫”意识到“力”的发现 182
野性的呼唤与军国民式体育 187
一组军国民主义观念的转换 191
阳刚型知识群的崛起 196
10“摩罗诗力”精神与五四感性启蒙 201
“摩罗”的原型 202
“摩罗诗力”精神的基本内涵 206
五四感性启蒙 210
11力本体及其悲剧 216
战国策派的缘起 216
力本体哲学 218
力是对生命悲剧的征服:恐怖、狂欢、虔恪 224
力与政治及其悲剧 232
开智卷 237
12理性的重建 237
从“以仁统智”到“智”高于“仁” 237
近代理性精神的重建 243
13怀疑思潮的兴起 254
从理性怀疑论到实证存疑论 255
从“疑经”到“疑史” 262
14逻辑启蒙与科学实证精神 270
逻辑意识的启蒙 270
科学实证精神的传播 279
15泛数学主义与泛力学主义 288
泛数学主义与泛力学主义的缘起 288
符号化、形式化与力学的泛化 294
走向信仰与行动 304
主要参考资料 308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