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回顾 1
脑AVM的诊断和治疗简史 1
17世纪以前 1
17~19世纪 1
近代和现代颅外AVM的治疗 3
颅内血管瘤 3
Virchow及其同时代人的贡献 3
颅内AVM的早期临床观察 5
脑AVM的手术治疗(1889~1930) 6
脑血管造影诞生前的神经外科手术(1928) 6
血管造影诞生后颅内AVM的神经外科治疗(1930) 8
手术的局限性 10
保守治疗与外科治疗 12
小结与展望 18
诊断 18
手术 19
2 胚胎学 20
中枢神经系统早期血管生成的胚胎发生学 20
导言 20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周围血管区 21
中枢神经血管系统的神经间血管区 27
软脑膜血管丛的组成和结构 28
软脑膜血管穿入中枢神经系统表面 28
血管前行与中枢神经系统表面接触 28
内皮细胞丝状伪足穿过神经系统表面 30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血管区 35
结语 40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胚胎学研究 41
毛细血管扩张和海绵状血管瘤 42
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畸形 42
Sturge-Weber-Dimitri’s病 43
3 病理学 44
发病机理 44
血管畸形的分类 52
命名术语 53
分类 53
作者的分类 56
AVM的部位 58
分布 58
脑内AVM的分布 59
Ⅰ.浅表病变(显露脑表面时即可见) 59
Ⅱ.深部病变(在显露脑表面时见不到) 59
畸形血管团(nidus) 69
团块的概念 70
致密型病变和弥散型病变 72
AVM的大小、形状和成分 81
AVM的大小 81
AVM的形状 88
单纯瘘型AVM 96
AVM的成分 107
供血动脉 107
静脉引流 114
静脉窦 134
AVM的增大、生长和再生长 134
增大 136
生长 142
假性生长 142
AVM真性生长 151
AVM自发血栓形成和缩小 157
多发AVM 161
多发的大脑AVM 161
颅内和椎管内AVM 178
原始三叉动脉伴发AVM 178
AVM伴发动脉瘤 178
颅内AVM伴大血管的狭窄和闭塞 186
动脉闭塞 186
Moya-Moya病 188
静脉闭塞 190
AVM伴发的其他病变 207
肿瘤 207
4 血流动力学 208
导言 208
血流动力学 209
流体物理学和血流 209
压力、流量和阻力 209
血液的特性 210
层流与湍流 211
血管迂曲度 211
血管的扩张性 211
脑循环:脑循环的功能解剖 212
神经支配 212
微循环 213
AVM的结构 213
AVM的增大 213
自动调节 215
正常灌注压突破 216
正常灌注压突破理论的评价 216
AVM对脑功能的影响 221
局部占位效应 221
(脑脊液循环)梗阻 222
出血 222
血管盗血 224
全身影响 230
有关血流动力学的手术预案 232
术前评估 232
手术技术 232
术后处理 234
5 多普勒超声对脑AVM患者的诊断和随访 235
6 神经放射学评价 244
CT 244
磁共振影像 252
脑血管造影 253
技术 253
假象 254
血管造影分类 260
造影检查 262
传统选择性血管造影的局限性 269
静脉期 273
合并动脉瘤 273
血管痉挛 273
小结 276
7 脑的显微外科解剖 277
幕上的脑沟和脑裂 277
脑裂 289
半球间裂(纵裂) 289
外侧裂 291
横裂 294
相对幕上脑沟的血管走行 296
幕下的沟与裂 304
脑的微循环结构 311
脑静脉系统 318
后颅凹静脉 323
侧支循环 324
Ⅰ.颅外动脉环 325
Ⅱ.硬脑膜动脉环 325
Ⅲ.Willis脑基底动脉环 325
Ⅳ.大脑半球间和大脑半球内的动脉环 325
Ⅴ.小脑动脉环 325
Ⅵ.穿颅动脉环 325
Ⅶ.脊髓动脉环 327
Ⅷ.椎颈动脉环 327
Ⅸ.原始动脉环(图中未显示) 327
侧支循环的病理学 328
8 人脑皮层血管 329
大脑皮层血管 329
Ⅰ.软脑膜血管 329
软脑膜动脉网 329
软脑膜静脉网 330
软脑膜血管:讨论 331
Ⅱ.皮层内血管 333
小脑皮层血管 336
Ⅰ.软脑膜血管 336
Ⅱ.皮层内血管 338
9 距状沟解剖 341
发育 342
距状沟不同部分的命名 342
汇合点的位置 342
后部解剖变异 343
后部终端变异 343
旁分叉和连接 346
距状沟前部 347
走行变异 347
连接和旁分叉 348
距状沟内部结构 348
测量 356
距状沟与禽距后角和视放射的关系 356
参考文献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