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再版序 3
自序 3
甲部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帝与天道 3
第一章 导论 3
第二章 诗、书中的天帝观 9
第一节 小引 9
第二节 天帝观出现的时代问题 10
第三节 天帝一神观 15
第四节 天帝与人的关系 20
第五节 天帝的特性 27
第六节 「天」字的不同涵义 30
第三章 左传与国语二书中的天帝观与天道观 35
第一节 小引 35
第二节 天帝观的演变 37
第三节 自然义的天的演变 45
第四节 天道观的出现及其不同的涵义 51
第四章 孔子的天、道与天道 58
第一节 小引 58
第二节 神性义的天的继承与发展 58
第三节 自然义的天的继承与发展 63
第四节 道的不同涵义 65
第五节 天道的不同涵义 70
第二节 天的不同涵义 73
第五章 孟子的天、道与天道 73
第一节 小引 73
第三节 道的不同涵义 84
第四节 天道的不同涵义 96
第六章 墨子的天帝与天道 100
第一节 小引 100
第二节 天帝观 101
第三节 「三表」说 108
第四节 天道观 111
第七章 老子的天、道与天道 116
第一节 小引 116
第二节 天的不同涵义 117
第三节 道的不同涵义 126
第四节 天道的不同涵义 139
第八章 庄子的天与道或天道 141
第一节 小引 141
第二节 帝的意义 143
第三节 天的不同涵义 144
第四节 天地的意义 148
第五节 气、阴阳二气与六气 150
第六节 道的不同涵义 152
第七节 天下篇对他家说道的评述 154
第八节 天下篇对庄子自己道术的总述 156
第九节 庄子对「古之所谓道术」的描述 158
第十节 内七篇对道的描述 160
第十一节 即气以说道 165
第十二节 庄子的非儒与反传统 167
第十三节 庄老说道的不同 170
第九章 荀子的天、道与天道 171
第一节 小引 171
第二节 帝的意义 172
第三节 天的不同涵义与天论篇的要义 173
第四节 天地的意义 177
第五节 气与阴阳 180
第六节 道的不同涵义 183
第七节 人道与古先圣王的道 184
第八节 人性与人道 187
第九节 对道的二层了解与解蔽 188
第十节 有关解蔽的两个重要观念 191
第十一节 以道为衡说解蔽的疑难 193
第十二节 人道观的恒常面与变动面 195
第十三节 人道的两面性与人生文化的新创造 197
乙部 西方传统哲学思想中上帝观念的演变 201
第一章 导论 201
第二章 希腊哲学思想中的上帝观 206
第一节 小引 206
第二节 柏拉图由理型说所呈现的上帝观 207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由形式与质料相对显所呈现的上帝观 209
第四节 柏亚二氏所表现的清明的理智精神和与此精神相对立的蒙昧与妄情 212
第五节 理智思辨的限度与蒲鲁太纳斯神秘主义的上帝观 214
第三章 希伯莱思想与希腊思想交汇后所出现的中古时期的上帝观 218
第一节 希伯莱人的宗教意识与超越的上帝观 218
第二节 希伯莱思想与希腊思想交汇后所出现的上帝观与此观念所代表的人类理想 222
第三节 奥古斯丁的上帝观与上帝存在的论证 225
第四节 多玛斯的上帝观与上帝存在的论证 231
第四章 理性思辨的上帝观与宗教信仰的上帝观的离异 237
第一节 哲学与神学的离异 237
第二节 作为离异观念先导的理性主义的上帝观 239
第三节 作为离异观念先导的经验主义的上帝观 249
第四节 休谟的纯现象经验论及其对离异观念的影响 254
第五节 康德在「纯粹理性的批判」中对传统上帝观的批判 259
第五章 近代西方哲学对上帝与人关系的新探求 270
第一节 康德在「实践理性的批判」中对上帝的重新肯定 270
第二节 存在主义对上帝与人关系的新肯定 276
第三节 分析的哲学对上帝的问题的态度 282
第四节 实用主义对上帝的问题的态度 287
第六章 结论 295
附录 301
一、第五届东西哲学家会议——人的疏离 301
二、在印度举行的世界哲学会议——宗教科学与人生 320
三、宗教科学与人生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