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努力探索网络空间的新问题 刘大椿 1
引言:让美好的网络化生活更加美好 1
上编 网络空间的社会问题 3
第一章 网恋:爱得好酷也好苦 3
情感在这里延伸 4
从《网人》看网恋的特点 6
网恋魅力,来自何处 15
从虚拟走向现实——网恋的第一种形态 19
让虚拟永远虚拟——网恋的第二种形态 24
网恋对现实家庭的影响 27
网恋“规则” 30
给网络初恋者的几句忠告 33
第二章 网瘾:掀起你的盖头来 35
高科技下的新嗜好——网瘾 36
新的空间·新的朋友·新的恋情——网络交际成瘾 40
游戏·色情·强迫信息收集——网瘾的其他类型 44
瘾之为何——网瘾成因探析 47
你上网成瘾吗——网瘾的诊断与测试 53
不可忽视的方面——网络成瘾的危害 59
戒你不容易——网瘾的预防策略 62
第三章 隐私:网络时代还会有吗 66
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天赋权利 67
网络对隐私权的侵犯 70
保护你的网络隐私权 76
在社会需要与个人权力之间保持平衡 80
第四章 黑客:从少年英雄到电子流氓 85
谁是黑客,黑客是谁 86
从头号黑客莫尼柯的成长史看黑客的特征 88
黑客的功与过 92
黑客也有伦理准则 97
“黑”的手段与反“黑”的措施 100
第五章 数字化犯罪:都是高智能的错 104
智能革命的功与过 105
黑客与蛀虫 109
黄潮与逆流 114
病毒:游荡在网络空间中的幽灵 115
我国网络犯罪不容忽视 121
加强法制建设,遏制网络犯罪 124
第六章 信息环境:危机依然存在 128
电子废弃物危害环境 129
电磁辐射危及健康 130
高科技园里的“信息污染综合症” 133
信息爆炸的冲击 135
信息垃圾的包围 140
色情信息的泛滥 141
文化多样性的危机 143
信息垄断与“信息自由” 146
传播媒体的非群体化与道德功能 148
电子购物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吗 150
提高信息生态伦理意识 156
实现可持续发展 158
第七章 数字鸿沟:网络时代的分化与不平等 164
社会需要催生了互联网 165
互联网加剧了两极分化 170
信息性失业与人道原则 173
国与国之间的数字鸿沟 174
地区鸿沟·性别鸿沟·代际鸿沟 177
中外精英看数字鸿沟 179
抓住数字机遇,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185
第八章 人工智能:你能把人变成玩物吗 190
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 191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相似之处 197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根本差异 200
“深蓝”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207
第九章 个人:提高信息素养 211
下编 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 211
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 212
信息素养的含义 214
信息素养的三个层次和八大能力 215
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奠定社会平台 217
赛博空间中的学习革命 221
网络时代的学习新理念 224
培养自己的e-learning能力 226
SOHO与人际交往 230
新工作环境与新型人格 233
新时代人才的主导素质 237
第十章 家庭:做e时代合格的父母 239
三则案例的启示 240
从家庭教育到亲职教育 241
创造教育与天赋和潜能开发 244
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化 250
不可忽视电脑和网络的负面影响 257
辩证看待儿童玩电脑游戏 259
“减负”与“学会玩” 264
做e时代合格的父母 267
第十一章 学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269
信息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270
教育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271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275
网络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 277
网络信息对当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280
建构网络伦理规范,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283
第十二章 社会:建构控制体系 287
网络空间的社会控制不可忽视 288
道德控制主导,进行综合治理 290
注重个人自律,利用组织力量 295
加强伦理研究,形成网络规范 296
开展伦理教育,提高责任意识 300
把握控制力度,保持必要张力 302
注入人文关怀,防止符号异化 304
第十三章 科学家:承担起社会责任 309
科学价值中立说 310
科学负载价值 314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320
主要参考文献 331